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名称:氧气按照GB/T16483、GB/T17519编制修订日期:2021年5月15日最初编制日期:2021年5月15日版本:1.0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氧气化学品英文名:Oxygen企业名称:企业地址:邮编:传真: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企业应急电话: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切割、焊接金属;石油化工生产中用于烃类的氧化,制造环氧乙烷、乙二醇等;医疗上用于氧气疗法,以治疗肺炎、煤气中毒等症状;液态氧可制液氧炸药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可能导致或加剧燃烧;氧化剂。GHS危险性类别:加压气体类别压缩气体氧化性气体类别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270可能导致或加剧燃烧;氧化剂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20避开/贮存处远离服装/可燃材料。——P244阀门及紧固装置不得带有油脂或油剂。•事故响应:——P370+P376火灾时:如能保证安全,设法堵塞泄漏。•安全储存:——P403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废弃处置:——无物理和化学危险:可能导致或加剧燃烧;氧化剂。健康危害:无资料环境危害:无资料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组分浓度或浓度范围(质量分数,%)CASNo.Oxygen100%7782-44-7第4部分急救措施急救:吸入:新鲜空气,休息,给予医疗护理。皮肤接触:冻伤时,用大量水冲洗,不要脱去衣服,给予医疗护理。眼晴接触:先用大量水冲洗几分钟(如可能易行,摘除隐形眼镜),然后就医。食入:漱口,禁止催吐。立即就医。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咨询医生。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对医生的特别提示:无资料第5部分消防措施灭火剂: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直流水可能导致可燃性液体的飞溅,使火势扩散。特别危险性:本品不燃,能助燃,是易燃物和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在火场中,由于内压增大,受热的容器或储罐有爆炸的危险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由于火场中可能发生容器爆破的情况,消防人员须在有防爆掩蔽处操作。第6部分泄露应急处理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漏出气允许排入大气中。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环境保护措施:收容泄漏物,避免污染环境。防止泄漏物进入下水道、地表水和地下水。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小量泄漏:尽可能将泄漏液体收集在可密闭的容器中。用沙土、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并转移至安全场所。禁止冲入下水道。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封闭排水管道。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7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禁止明火、禁止火花和禁止吸烟。禁止与易燃物质接触。禁止与还原剂接触。操作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处置应在具备局部通风或全面通风换气设施的场所进行。避免眼和皮肤的接触,避免吸入蒸汽。个体防护措施参见第8部分。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如需罐装,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避免与氧化剂等禁配物接触(禁配物参见第10部分)。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使用后洗手,禁止在工作场所进饮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注意事项:耐火设备(条件)。与可燃物质和还原性物质分开存放。阴凉场所。第8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组分名称CAS标准来源限值备注Oxygen7782-44-7GBZ2.1—2019MAC:PC-TWA:PC-STEL:生物限制:无资料监测方法:GBZ/T160.1~GBZ/T160.8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系列标准),EN14042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