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与德育VIP免费

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与德育_第1页
1/3
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与德育_第2页
2/3
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与德育_第3页
3/3
弘扬传统化文,提高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宋晓娜摘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祖先们积淀的成果,博大精深而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这一文化精髓又无时无刻不在教育着我们,作为启明灯照明着我们的人生道路。小学生是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群体,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小学生思想品德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源泉,深刻地影响着整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现阶段,全球化融合不断,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外来思想的严重冲击,我国正面临着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困惑。而作为教育体系初级阶段的小学生是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群体,是民族文化繁荣兴盛的希望,孩子的教育是民族文化发扬的起点。一、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因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先人们几千年来积累的丰富的人生智慧,其中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风范;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经世待人之道,还有“孔融让梨”的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传统美德……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和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塑造小学生优秀品德素质的重要内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实现我国的民族复兴。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使人们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传承文化命脉;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国民对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感、自豪感,形成社会和国家的凝聚力,增强民族自信心,促进民族进步,实现民族复兴。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见利思义”的中华民族在人生观和义利观上的优秀传统,必将促使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比较快地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所以,为了青少年的未来,我们必须开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独具的人文特性、丰富的内容和艺术形式,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还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需要。二、中国传统文化推广普及的现状少年儿童是传承与发扬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群体,是民族文化繁荣兴盛的希望。然而,现在的少年儿童却处在一个西方文化盛行、民族文化凋零的环境中,对西方动漫耳熟能详,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却了解很少。在近些年中日韩等国共同举办的儿童集体活动中,与日韩儿童相比,我国少年儿童的表现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礼貌、缺乏毅力等等劣习,传统民族文化中积累的的优秀品质却荡然无存,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踪迹不见,反映出在少年儿童中文化传承的现实危机。危机四伏中,只有重视和强化传统文化的文化传承,才能在民族文化的建设、民族精神的培育、传统优秀思想与文化的弘扬等方面有所作为,从根本与长远上推动中华文化成为多元文化中强劲的一元。1994年台湾爱国人士王财贵教授倡导“儿童读经”教育,此后台湾逐渐兴起,中断80年的“读经教育”重登中国的文化舞台,此举得到了全球华人的广泛响应,1995年赵朴初、叶至善、冰心、曹禺、启功、张志公、夏衍、陈荒煤、吴泽西等9位德高望重的文化老人、全国政协委员在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以正式提案的形式,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批示教育部门给予相应的办学政策。1998年5月受赵朴初、冰心、曹禺等嘱托,在北京市教委的批复下,有识之士集资成立大陆第一所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融入读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与德育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