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古——口头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宍”今有雨?其自东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南来雨?其自北来雨?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二、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体制:“风、雅、颂”三部分“国风”现实主义的精华赋(铺陈叙述)比(比喻)兴(起兴)表现手法:★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楚辞。《楚辞》的代表作:《离骚》《国殇》(选自《九歌》)《天问》等。波荡汹涌的感情。奇幻瑰丽的想象、铺陈华美的语言,表现出极强的浪漫色彩。乐府: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的机构。内容: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句式:五言为主三、汉代——汉乐府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汉乐府以五言为主,这是中国诗歌在语言形式上的一次创新,“二三节拍”较之“二二节拍”,韵律上抑扬顿挫,更为优美。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十五从军征》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和,乃敢与君绝!《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文人五言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四、魏晋南北朝1.建安风骨三曹和建安七子的诗作在表现了时代精神的时候,常常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后世将这种内容充实、感情丰富,充满慷慨悲凉的独特诗作称为“建安风骨”。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三曹:曹操、曹丕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三曹与建安七子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节选)2.正始文学:代表作家:阮籍、嵇康隐晦曲折意旨深远3、山水田园诗:田园诗派—陶渊明山水诗派—谢灵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其五陶渊明《归园田居》等作品,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污浊社会现实的憎恶,给人以含蓄隽永、意境醇美的享受。“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4.南北朝民歌南朝民歌:题材狭窄、风格艳丽代表作:《西洲曲》北朝民歌:题材广泛、风格刚健代表作:《木兰辞》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西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西洲曲》-----南朝民歌代表诗人:5、南北朝文人诗创作鲍照、庚信俎豆非所习,帷幄复无谋。不言班定远,应为万里侯。燕客思辽水,秦人望陇头。倡家遭强娉,质子值仍留。自怜才智尽,空伤年鬓秋。——庾信《拟咏怀》五、隋唐五代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情和壮烈的怀抱,拓宽了诗歌题材)☆陈子昂陈子昂建立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盛唐(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五、隋唐五代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乐府、歌行、律诗、绝句,各体齐备;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辅传扬;边塞派、山水田园诗派,各呈异彩。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车辚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