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心得体会时维冬月,序属深秋。但刚刚结束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却让很多人感到,中国迎来了一个春天,这个春天,有别于20世纪80年代那“画了一个圈”而锻造出的“改革开放的春天”,这是法治的春天。弹指一挥间,法治建设走过十七载。执政党选择了依法治国,人民选择了法治中国。它的出台,让背后翘首以盼的老百姓们倍感安稳,这是因为,一份旨在深入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法治本身。这是因为,对于一个现代国家,法治就是框架、是轨道,决定着运行的方式;对于一个现代政党,法治也是手段、是规范,决定着执政的效能。从这个角度看,这次会议的“红利”,将有一个持久而深沉的释放。法治国家的建设,最重要的一点,是党与法关系的理顺;最基础的一点,是法治“全链条”的收紧;而最根本的一点,是全社会法治信仰的形成。“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其实,人心也是最大的法治。全会《公报》中说:“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这让人想起卢梭的名言,“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中。”一次备受关注的中央全会,其实也是一次法治的启蒙。全会公报中大量“全民守法”的内容,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相互呼应,推动法治成为一种“国家信仰”。"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制定出一部好法律不容易,而将之实施好更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总体上做到了有法可依。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从“人治”到“法制”,从“法制”到“法治”,这条道路并不平坦,法治的进步需要点滴积累。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今天,我们选择了法治,就要坚定地走下去。我们相信,不管未来有多少荆棘坎坷,任务多么繁重而艰巨,只要紧跟以习近平为总第1页共2页书记的党中央,携手努力,勇往直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们的步伐必将稳健有力。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