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生数学评价的方法手段研究开题报告陈述人:顾铭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恭请各位指正。报告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论证报告,第二部分:课题研究设计报告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论证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课程评价的观念发展趋势是:以人为出发点,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在教学中“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历程,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为此,我们确定了“对小学生数学评价的方法手段研究”的研究专题。二、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解决当前我校学生的数学观片面、陈旧,逐步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唤发我校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我校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真正成为教材的再设计者和课堂生活的创新者。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预计的研究突破1、国外的研究:许多国家在评价改革方面立足学校和课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也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评价改革方法,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教育评价改革范式。2、国内的研究:我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的研究”项目组对评价改革的理念、方法和体系等方面做出了种种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为我们评价方法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3、预计研究突破:本课题的预计研究突破是多方面的。从学生的角度讲,应该通过实验,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会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从教学角度讲,将总结出一系列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四、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1.有利于正确认识评价在数学教学中的位置,树立正确的评价观,探究多样化的评价方法。2.有利于建立正确的、丰富的、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评价方法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教育功能。3.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数学教学课堂,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五、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遵循的原则(一)、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关于改革评价的目标要求,提出了新的数学学习评价理念。该理念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1、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数学学习评价应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帮学生找回失落和自信。数学学习评价要科学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多元评价体系,评价项目多一点,多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各有所长的好学生。2、建构主义评价观。以知识的建构为评价标准,重视对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而不是结果的评价。3、多重智力学说的评价观。每个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是多元智力之间不同的组合而导致的,每一个都有其潜在的潜能。(二)遵循的原则1、发展性原则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目标而不是检查和评比,发展性评价将着眼点放在学生的未来,所以,发展性评价了解学生现在的状态不是为了给学生下一个结论或是给学生排队,而是用于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2、过程性原则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过程性评价强调收集并保存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对这些资料的呈现和分析能够形成对学生发展变化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学生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