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VIP免费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_第1页
1/3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_第2页
2/3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_第3页
3/3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读读记记本课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3、练习快速阅读,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重点: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突破方法:自读自悟,抓住重点句段进行体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突破方法:在读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体会,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指导。教学手段:引读法;读思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预习课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这节课我们将研讨“如何读好、读懂文章”。2、结合你已有的有关阅读的知识,谈谈如何将一篇文章读好读懂。3、老师前面给同学们介绍过“三品读书法”,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读书方法来品读《金色的鱼钩》。二、品读《金色的鱼钩》1、浏览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2、默读课文,找到主要内容和重点语句。3、细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品质和思想感情。感受人物的的品质,需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去品读,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老班长,看看作者是怎样从这些方面描写老班长的,从作者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班长。学生同桌间合作,把文中描写老班长的句段画下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4、教师指导重点朗读、感受以下句子:(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为什么不到四十岁的炊事班长会显得那么苍老?这说明了什么?(2)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老班长吃得多吗?“嚼”字写出了什么?(食物少,难吃,硬)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说说:读后你有什么感受?(3)研读“笑”意。◇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了!”◇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鱼汤这么少,为什么老班长还“笑着说”?从“笑”到“收敛了笑容”,再到“露出了一丝笑意”,你读懂了什么?(4)长时间的辛苦劳累,长时间的饥饿折磨,终于把老班长累跨了,饿跨了。他终于支撑不住昏倒在黑水潭边。同学们,当我好不容易钓到了小鱼,做好了救命的鱼汤送到老班长面前时,老班长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出示句子:“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既然是“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他说的话中还用了两个“!”?是的,生命垂危的老班长,即使在最后一刻,也没忘记要鼓励三个小战士克服困难走出草地,也没忘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也没忘记一个共产党员忠于职守的职责。多么可敬的老班长啊!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却永远的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5、而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钓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小组合作,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三、拓展长征时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可是在这个奇迹的背后都是感天泣地的故事,都是红军历经的千难万险,老师这还有一个发生在长征中的感人故事,请同学们用这节课学会的“三品读书法”去读懂这篇文章。学生小组合作读《丰碑》,组长负责汇总并报告读后的感受。四、布置作业以讲解员的身份,写一篇讲解稿,向前来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的人讲解“金色的鱼钩”的故事。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2)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板书设计品读《金色的鱼钩》一品感知主要内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