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汉语和母语水平;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民汉兼通”的一代新人。二、教学模式与课程设置模式1:小学汉语、数学、科学、信息技术,初中汉语、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其它课程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模式1课程设置方案见附件1。模式2:全部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开设民族语文课程。不具备师资条件的学校,体育、音乐、美术课程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模式2课程设置方案见附件2。三、课程设置说明(一)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1时间增加2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13周。(二)晨会、班会、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在周总课时之外自主安排。(三)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以和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合并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四)小学阶段的课程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综合或分科课程,供各地和学校自主选择。各地和学校可以选择以综合为主的课程,也可以选择以分科为主的课程,还可以选择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鼓励选择综合课程。(五)模式2外语课程的开设时间一般为小学三年级。各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模式2外语课程开设的目标和步骤。模式2民族语文课程的开设时间为小学一年级。附件:1.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模式1课程设置方案2.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模式2课程设置方案2附件1: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模式1课程设置方案(小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课程(周课时)课程(周课时)课程(周课时)课程(周课时)课程(周课时)课程(周课时)课程门类品德与生活(2)品德与生活(2)品德与生活(2)品德与社会(2)品德与社会(2)品德与社会(2)科学(2)科学(2)科学(2)科学(2)语文(5)语文(5)语文(5)语文(5)语文(5)语文(5)汉语(7)汉语(7)汉语(7)汉语(7)汉语(7)汉语(7)数学(5)数学(5)数学(5)数学(5)数学(5)数学(5)体育(4)体育(4)体育(3)体育(3)体育(3)体育(3)艺术(3)艺术(3)艺术(3)艺术(3)艺术(3)艺术(3)综合实践活动(2)综合实践活动(2)综合实践活动(2)综合实践活动(2)综合实践活动(2)综合实践活动(2)地方与学校课程(2)地方与学校课程(2)地方与学校课程(3)地方与学校课程(3)地方与学校课程(3)地方与学校课程(3)周总课时数303032323232学年总课时数105010501120112011201120注:1.括号内为该课程的周课时数,每学年按35周上课时间计算2.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和劳动与技术教育。3.艺术课程也可以选择音乐、美术。4.地方与学校课程包括专题教育、新疆和学校课程。附件2:3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模式2课程设置方案(小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课程(周课时)课程(周课时)课程(周课时)课程(周课时)课程(周课时)课程(周课时)课程门类品德与生活(2)品德与生活(2)品德与生活(2)品德与社会(2)品德与社会(2)品德与社会(2)科学(2)科学(2)科学(2)科学(2)语文(汉)(7)语文(汉)(7)语文(汉)(7)语文(汉)(7)语文(汉)(7)语文(汉)(7)语文(民)(5)语文(民)(5)语文(民)(5)语文(民)(5)语文(民)(5)语文(民)(5)外语(2)外语(2)外语(2)外语(2)数学(5)数学(5)数学(5)数学(5)数学(5)数学(5)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