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厚黑学》有感余之与《厚黑学》闻之已有十余年。大学哲学课上,听于老师提及。然仅知其为哲学范畴一书籍,而一直未能细读。工作后,曾在网上下载的其电子版本。但因个人不喜好用电子器件读书,只读得几页便有弃之一边。虽有稍作进一步的了解,但也仅是知其为民国初年四川自流井一狂生李宗吾所著而已,至于所言何物并未触及。甲午年春节休假期间,在新华书店偶遇此书,翻看数页,不由被其精辟独到而又入木三分的人性事理剖析所吸引,于是购回细读之。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从三国英雄人物事迹入手,透过人物的生平事迹分析人物的性格与心理特征,从而得出“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面厚心黑而已。”之结论。继而推及楚汉之争,再穷尽二十四史,纵观华夏历史五千年。认为无论周文汉祖,还是明皇清帝,没有厚黑皆不能成其王业。对于英雄豪杰冠之与“厚黑”二字似乎想要给历史定论翻案,但其高明之处在于宗吾先生对“厚黑”的定位。以厚黑谋私利者为下,为卑微;以厚黑谋公利者为上,为伟大。这一定位是原本贬义的厚黑穿上了褒义的外衣。与孙子的“兵不厌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合书案几,余常沉思。似乎明白宗吾先生之《厚黑学》虽能准确剖析人性事理,然成书已有百余载,却依然似旁门左道,登不上大雅之堂,未能如某些大成至圣之师的偏颇论教被奉作教科书,受人吹捧不是没有原因的。冠之以“厚黑”二字便是其软肋所在。虽然世人皆行厚黑,但无不皆冠之以道德仁义的外套。又怎么能任其剥去自己的外套,裸露原型呢。因此难免引来一片喊杀之声。如若换一种说法,改名为仁义之学,或许也早有人为李公建庙立碑了。宗吾先生所盼望的冷猪肉或许也早吃到口了。厚黑之学行来久远,然如此直截了当地点出其中玄机者,宗吾先生却是千古第一人。而且却又偏偏要在历代英雄豪杰的身上加以例证,没有特立独行的品性和敢于冒万夫所指的勇气第1页共13页者是无法做到的。宗吾先生所著之《厚黑学》除其分析人性事理的深刻准确之外,其文风亦非俗流。没有古八股那种令人读后一头雾水的故弄玄虚,也没有今白话的那种如妇女裹脚般的缠绕不清。其行文如平常闲谈,通俗易懂,思绪流畅。旁征博引亦不限于历史典故,生活琐事亦能运用的恰到好处。毫无儒家规规矩矩的死板,倒有到家“道法自然”的顺畅。因此,余认为,自古以来,能够传教立说者都不能缺少两个方面的素养,一为思想上的独立,二为文学上的修养。虽然有思想上的独到之见解,但没有文学素养,不能将所思写成使人读之朗朗上口的文章,亦很难使自己的见解得到推广和尊崇,供后人仰读。虽有文学修养,但无独到之见解者。虽行文百万,无非人云亦云,照搬照抄,做文字游戏,唯浪费纸张笔墨及年华尔。现下,教育之弊端也正在与此。只知给学生灌输已有的知识,却不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品性,自由思考的精神,及敢于开拓创新的勇气。培养出来的仅是些只知道照搬照抄,人云亦云的庸才。而非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开拓者。无怪乎,茫茫华夏,十数亿同胞,奴才济济。甲午年正月第二篇:读厚黑学有感读《厚黑学》有感近日闲着无事,把厚黑学翻出来看了看,感慨颇多。厚指的是脸皮厚;黑则指黑心。一个人如果脸皮厚且黑心的话,则他的前途不可估量。如司马懿,一统三国而建立西晋。别人都说孙权厚颜且黑心,其实他的脸皮还不够厚心还不够黑,要不然历史就得改写了。呵呵。一个人如果脸皮够厚,心不黑,也能成就大事,古有刘备。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如果不是厚颜他是无法哭的。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也有“男儿流血不流泪”之说法。今天这种人就更多了,所以他们能就一翻事业。一个人心够黑,虽脸皮不厚,大事也可成也。曹操就是最第2页共13页好的一个例子,他曾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心之黑到了极点。所以才能建立魏。现今社会心黑之人不少,但都比不上曹操。我心不黑,脸皮不厚。所以至今仍一事无成。曾经跟朋友聊起招生的事,去外面招生我不好意思把广告主动发给家长,除非家长问我要。所以有的同事一个月能招六七十人,而我只求完成任务就不错了。朋友对我说:“没什么的,教师是一个光荣的职业,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