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离退休干部改革开放专题学习心得体会今人民当家,自主前行;改革开放,长乘东风。一带一路,合作共赢,引领跨越自奔腾。展未来,看鹭岛启航,阔步新征。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我们的国家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以下是,一起来学学吧。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条红线将南北两个互不往来的地方,x省的XX县区中复村(原钟屋村)与XX省的XX县区铁角城紧紧地联系起来。据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提到:从x的最远的地方开始,一直到遥远的陕西北道路的尽头为止。指的就是XX县区中复村和XX县区铁角城,远隔千山万水的两块不同凡响的红色区域。x市委老干局组织离退休老干部到x省考察学习,我们有幸到中复村纪念馆参观。在这里,红一军团、红九军团及红二十四师以及苏区地方武装,取得了中央苏区最后一次胜仗温坊大捷。之后,红九军团及红二十四师以及苏区地方武装,在松毛岭上,与超过我军数倍的国民党军队血战七天七夜,伤亡6000多名红军战士,为中央红军长征赢得了宝贵的集结和转移时间;在这里,苏区人民全力以赴,一切为了前线的胜利,积极支前,踊跃扩红,与红军将士并肩作战,英勇无畏,做出了巨大牺牲,谱写了一首苏区军民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壮丽诗篇;在这里,红九军团是刚走下火线的英雄,又吹响了长征的号角,9月30日在观寿公祠前告别父老乡亲,率先实施战略大转移,长征从这里开始。此时,南方原有革命根据地丧失殆尽,各路红军打着北上抗日的旗号,开始大转移,经过湘江之战、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攻克腊子口等,走过艰难曲折的道路。1935年9月20日,红军部队到达甘肃XX县区(今XX县区)哈达铺休整,部队的口号仍然是北上抗日,但究竟去哪里落脚,大家还是冥思苦想,不得而知。中共党史出版社编印的《毛泽东的足迹》一书叙述,21日,毛泽东在哈达铺得到一份《大公报》,该报刊登着,全陕北23县几无一县不赤化,全陕北赤化人民70万,编为赤卫队者20万,赤军者2万,匪第1页共3页军长刘志丹辖3师,枪有万余,现在陕北状况,正与民国二十年之江西情形相仿佛。毛泽东掌握了这一信息后,于22日召集一、三军团和中央军委纵队团以上干部在关帝庙开会。毛泽东作了形势报告,目前,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我们就是要北上抗日。首先要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的红军。我们现在改称陕甘支队,由彭德怀同志任司令员,我兼政委,下辖3个纵队。会议后陕甘支队向陕北进发。10月16日,第一、二、三纵队分别进入XX县区的木瓜城、牛圈圪坨和铁角城,这是中央红军长征进入陕北第一站。红军途经XX县区的3个乡,20多个村,打退追兵,于18日到达吴起镇附近,19日进入吴起镇。据杨成武同志回忆:吴起镇到了。同志们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看到这个欢乐,热烈的场面,我们都很高兴。聂荣臻同志回忆说,我们初进吴起镇,看到在一旧窑洞的门口挂着工农民主政府的牌子,我们到了陕北根据地了。从此,红一方面军正式结束了长征。长征以来,我们做梦也想找一个落脚点,现在总算有一个落脚点了。我们开始把伤兵安置在后方,长征以来一直苦恼我们的这个问题,现在解决了。从这些老同志回忆的言辞里可以看出,长征红军多么迫切有个根据地,说明根据地是如此的重要,它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央红军进入陕北后,不仅有了落脚点,而且得到陕北人民的大力支持。当时正值初冬,天气寒冷。苏区人民节衣缩食,以实际行动支援中央红军。XX县区宁赛川送粮约4万斤,乱石头区送粮3万多斤,赤XX县区六区3个乡送粮2.8万斤、猪50多口、羊270多只,县游击队送羊300多只,XX县区苏维埃政府送布3大卷、红洋布和黑布3匹,苏区政府送几千斤羊毛,组织上百名毡匠赶制了一大批毡衣。截至1936年3月,陕北省的人民群众做军鞋8486双,袜子533双。XX县区4天内赶制军服3000套。为了扩大红军,陕北人民积极响应,父送子,妻送夫,兄弟相争参军的动人场面随处可见。陕北苏区人民从各个方面大力支援中央红军,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里提到,没有陕甘边区和陕北根据地,党中央和红军,第2页共3页就下不了地;;陕北有两点,一是落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