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读书活动,把书读实、读活、读好读书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读书的指导也是学习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书的实践中学会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享受读书。语文课要重视读书活动的设计。这个设计应包括读的目的要求,读的策略方法,读的结构形式,读的反馈、调整,读的预期效果。读要有明确的目的,讲求效果。泛泛的读,有口无心的读,机械重复的读,都是花费时间,效果不大。读书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读书要读实、读活、读好。一、有指导的读──读实读实,就是实实在在地读,读得实实在在。指导学生读好课文中的长句、难句,读好表达上有特点、文意上有含义的句子。要读准字音,读出语感,读出结构。读书首先要读准字音,不读错字,要读准句子,不添字加字、不丢字落字。培养学生读准确、准确读的读书习惯。自己读书认真读,拿不准的字音,查字典,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听读的时候,认真听,有问题,提出来。如果有同学读书有错,读完后,给他指出来:“某某同学,你在读第几段第几句话的时候,多加了一个字(或读错了一个字),请你跟我读一遍。希望你以后不要添字加字。”所说的指导,不是讲术语,也不是单纯的讲解,更不是语法分析,而是通过指导学生有效的读来感悟,通过多读来理解,通过品读来体会。(一)指导读好长句子需要读好的长句子不是单单从字数上说的。例如,“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与“广场四周,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这两句相比较,从字数上看,前一句话长于后一句话,但是前一句话中间停顿了三次,每一个分句都很简短,学生读起来并不困难。而后一句话,句子虽不长,只有两个分句,但是第二个分句的修饰成分比较多,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读好它是有一定难度的。结构复杂的长句子,我多采用问答引读的形式启发学生感受句子的结构,感悟句子的内容,读清意思,读出语气。比如,“一束束灯光照着她,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这句话,我这样引读:教师:什么照着她?学生:一束束灯光照着她。教师:什么样的城墙和什么样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学生: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教师: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怎样?学生: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教师: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样的东西?怎样的情形?学生:一束束灯光照着她,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我依照句子前后表达顺序,步步设问引读,使学生初感句子的顺序;又从部分到整体层层设问引读,使学生感悟句子主干与修饰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再由表及里设问引读,老师问得虚,学生读得实,使学生把句子由看在眼里、读到嘴里,到读进脑里、记在心里。又如,“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着沉睡的笋芽儿。”这个长句子,我引读了四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目的。第一遍读,引导学生关注“谁”。第二遍读,引导学生关注“在哪里”。第三遍读,引导学生关注“做什么”。第四遍读,引导学生关注整句话是怎样一步步说下来的。教师:谁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着沉睡的笋芽儿?学生: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着沉睡的笋芽儿。教师:春雨姑娘在哪里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着沉睡的笋芽儿?学生: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着沉睡的笋芽儿。教师: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做什么?学生: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着沉睡的笋芽儿。教师:谁?在哪里?怎样做?做什么?学生: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着沉睡的笋芽儿。经常这样训练读句子,就能为读好一段话打下扎实的基础。(二)指导读好有表达特点的句子有表达特点的句子,一种是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反问句等,另一种是在语境中有特殊含义、起特殊作用的句子。(三)指导读实难理解的句子比如《麻雀》一文,在描写老麻雀奋不顾身地用自己的身体作屏障保护小麻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