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与两型社会建设》学习心得体会社会的进步离不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技术是开拓新领域,新市场的开路先锋,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需要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资源的约束越来越突出,为了保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国家经济结构要面临转型,即从过去那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模式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转变。国家在中部的改革试验区提出“两型社会”建设目标,这种战略的提出需要科技技术的支持。自动化技术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社会的发展也对自动化理论的形成和完善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周老师讲解的《自动化与两型社会建设》课程的学习,使我收获很大、感触很深。19世纪以前,自动化技术一直处于萌芽状态时期,只有一些简单的自动化装置得到应用,对社会的发展作用没有得到发挥。自从19世纪中期,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业后,自动化技术基本形成,从此之后,自动化技术不断地得到应用。特别到了20世纪中期,计算机的出现和控制论的横空出世,自动化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基本上达到了日新月异的程度。现代,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机器人、无人工厂和各种数不清的自动化技术的出现,正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改变着社会的劳动结构。经济结构、生活方式和文明进程。它不仅冲击着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和农民,而且冲击着企业、事业、政府机关、政治集团,甚至家庭主妇。一场远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广泛而深刻的技术革命,正以非常稳健的步伐来到人世间。就现在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水平来看,它将对社会产生如下的影响:1、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大大地扩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现在的自动化技术已经扩展到航天技术、海洋开发,探测微观世界、生物基因研究、文化娱乐、生态控制和数学定理证明等。2、促成第三次劳动力的转移。3、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析的要求伴随着劳动力的转移,第1页共4页生产第一线和体力劳动者将越来越少,而研究、设计和后勤人员越来越多,劳动者的脑力支出日益增加,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4、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下降,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上升。5、劳动日的缩短成为必然的趋势现在,由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工时的缩短已成为必然的趋势。现代化的技术水平,已能为人类提供了从设在家里的计算机终端去控制遥远地方的生产过程和从事社会活动。6、科学技术日益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生产部门情报探索中心、软件公司、科技咨询公司,就是这种典型的生产部门。据美国统计,现在这些生产部门所创造的价值已占全国国民经济总值的一半。智力劳动日益成为生产力诸要素中首要的因素。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每个企业、村庄、单位和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吗,那么这样的“综改区”,也就是以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为核心要素的改革试验区。“两型社会”建设是我国全面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本途第2页共4页径。首先,从人类社会解决环境问题的历史进程看,建设“两型社会”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最新认识成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产物。其次,从环境问题背后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