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探索》学习心得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有很多,通过学习和实践我认为探究性学习和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现将这段时间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一、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探究活动。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得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理想课堂。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它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它的功能在于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历史探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过程。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探究者和解决者,是主角,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开展历史探究性学习的途径及措施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探究性学习求知欲是人们思考探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质疑、悬念、观察、表演、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实践证明效果不错。2.历史开放题与历史探究性学习历史开放题,体现历史探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是探究第1页共3页的过程,历史开放题,体现历史问题的形成过程,体现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历史开放题有利于为学生个别探索和准确认识自己提供时空,便于因材施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历史的成功感,使学生体验到历史的美感。因此历史开放题用于学生探究性学习应是十分有意义的。如中国历史第一册《如何评价秦始皇》就是一个开放性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课本知识、影视剧、传说、中华上下五千年等许多知识进行探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目的。3.社会实践与历史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时事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探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通过学生实践,培养了他们历史探究的方法论和严谨性,加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二、呈现学习任务和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激活学生学习所需要的先前经验,指导学生规划学习领域并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料。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方法或线索,例如需要收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法等,让学生自主地去思考、去学习。起初教师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去探索。自主性学习的实施关键在于转变观念,教师要相信第一位学生完全有能力学得好。自主性学习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教师不再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主要占有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重要任务是精讲――提供学习材料――指导释疑。具体而言,自主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设置多层次的学习任务。心理学理论表明,人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这既表第2页共3页现在个体内,也表现在个体之间,根据学生的生理年龄来划分班级教学,必然存在着弊端。当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任务不相符合时,不仅使学生的潜能受到压抑,而且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应该设置多学科、多层级的学习任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这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对学生提出的目标及相应的内容要做到同中有异。所谓同是指教材中应该掌握的双基,所有学生应该也必须达到。所谓异是指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