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没错!”——一个教学案例的反思汕头市新石小学林映虹当你看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4页小鸟图的时候,你会怎样叙述这幅图的图意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呢?一般,人们都会说,“地上有4只小鸟在吃米,又飞来了1只,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列式:4+1=5班里的许多学生也是这样叙述图意,这样列式的。这时,一个学生的回答与众不同:2+3=5。我一听,很不满意,但还是微笑地告诉他,“咱们说的是‘地上有4只小鸟,又飞来了1只’,并没有说到‘3’和‘2’这两个数字。坐下吧,上课要认真听讲!”我的话音刚落,另一个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喊了一声,“老师,没错!”这句话,真让我大吃一惊,算式只能是“4+1=5”,顶多是“1+4=5”,似乎没有其他的答案呀?这个学生理直气壮地解释说,“图上有2只黄色的小鸟,还有3只其他颜色的小鸟,一共有多少只小鸟?2+3=5”听完,我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的确,这样的解释合乎情理,没错。教师,经常都会受到教学参考书或一贯教学思想的影响,思维被定势了。我猜想,可能没有一位老师会像这个学生这样来理解这幅图,但是,学生就不一样了。他们有一颗纯真的心灵,有广阔的想象空间,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会有各自不同的切入点。我们经常说,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要给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开拓他们的思维能力,究竟落到实处了没有呢?这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当第一个学生列出“2+3=5”的式子时,我一口否定了。如果不是第二个学生勇敢地说出他的理由,可能第一个学生会觉得很委曲,可能他以后再了不敢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可能他以后会老老实实地遵循“大众化的思想”,别谈什么创新了。想想,我真得感谢那个勇敢地提出自己见解的学生,才使我不至于扼制学生的思维。有时候,教师真应该忘记自己是教师,然后从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同时给予他们说明自己想法的机会。这样,才能更透彻地去理解教材,使用教材,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和学生走得更近,才能更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