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埇桥区大营小学备课专用纸单元: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单元分析:本单元的标题是数一数与乘法,突出数数活动与认识乘法之间的关系。乘法意义的学习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是学习乘法口诀的直接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并能够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数数活动不仅是理解数概念的基础,也是理解四则运算的有效途径。数数的结果可以用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来表示,当相同加数个数较多时,无论是写算式还是计算都显得很麻烦,为了追求算式的简洁,在这一类特殊的加法算式基础上很自然的就引出了乘法算式。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理解产生乘法的必要性,也沟通了乘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教科书在几次数糖块活动中帮助学生积累“几个几个”数的活动经验。对于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让学生分别说出算式中加数是几,有几个几相加,为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本单元重视借助直观模型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乘法的意义。抽象的道理是重要的,但要设法让学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为了发挥直观模型的作用,教科书在附页2增加了点子图,还专门设计了“有多少点子”一课。通过“横着数”“竖着数”帮助学生体会乘法算式表示的意思。通过用两种方法表示同一个算式,如结合情境引导学生解释4×6中的“4表示什么,6从哪儿来?”,让学生结合算式如3×6找出相对应的生活中的问题等方式,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教学目标: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教学重难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4、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5、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6、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它们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7、通过计算点子的个数,初步用乘法解决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8、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列出同一个乘法算式。9、在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10、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与应用数学的意识。11、会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宿州市埇桥区大营小学备课专用纸备课组数学组主备人赵庆芳辅备人陈培、王梦娅等日期2013.9教学内容第1课时有多少块糖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教学目标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教学重难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资源课件。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教师谈话导入,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糖的个数,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数法。师: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一块一块地数:1、2、3、两块两块地数:2、4、6、8五块五块地数:5、10、15、20、„„课后回忆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予以肯定。二、自主探究1、数一数,填一填。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插图学生自己数数,完成填空后,交流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