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思探究教学法2007-11-1120:49:31来源:盐城文峰中学浏览:3179次◆张熊飞简介:张熊飞,男,1938年5月生于陕西礼泉,教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60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现任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在中学任教27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终生致力于基础教育研究,创立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目的在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在课堂教学领域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在全国推广后,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1995年、2001年两次通过国家级鉴定。在《教育研究》《光明日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1篇,出版专著3部。◆什么是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是张熊飞教授积在基础教育第一线27年的实践经验、潜心研究22年而创立的,其目的在于探讨课堂教学领域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揭示客观教学规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适用于素质教育的现代学科教学论,并将其具体运用到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去。它以学生的学习为逻辑起点,以教学、心理、发展为基本教学范畴,以教学的职能观、机制观和价值观为基石,形成了诱思教学思想论、探究教学过程论、三维教学目标论。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循循善诱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地参与教学过程,做知识的“探索者”和“研究者”,在切身体验和感悟中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完善人格、获得全面发展。◆如何运用探究教学方法论: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是根据教学的客观规律形成的完整的教学理论体系,其核心是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这一思想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教学方法论,要求教师按照教学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吃透教材,吃透学生,设计最优化的教学过程。吃透教材:教师首先要分析教材的知识层次,明确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他们是如何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展开的,明确每个知识点的基本价值。其次,对教材的分析要注重分析知识的理论、应用、能力和教育价值,以便充分发挥知识价值的功能,寓能力发展于知识教学之中,寓品德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吃透学生:学生的认知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总是用自己已有的想法、认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去接受教学中的新知识,理解教师的诱导。因此,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弄清该结构对学生理解新知识会造成什么样的障碍与影响,对有的放矢的安排教学活动极为重要。设计最优化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认知规律;协助学生确认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及时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馈评价,保证素质教育的逐步实现;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始终营造一种支持学生学习的宽容、轻快、积极的心理氛围;创造性地开发、利用一切课程资源,选择生动形象的、富有个性的体验形式,引导学生设计好整个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并准确地诱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保证认知活动健康发展。◆推广诱思探究教学:“诱思探究教学”是张熊飞教授经过十八年潜心研究,并组织实验,在与实验学校领导、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充实、完善,由省教科所倡导,并向省教委推荐,省教委决定在全省中学广泛推广,并由省教科所具体组织推广的一项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成果。顾名思义,“诱思”的“诱”,是指教师循循善诱,很好发挥其主导作用。“思”,是指学生独立思考,充分体现其主体作用。“探究”是教学过程、模式和方法。“探”,即探索,以观察为主要方式。“究”,即研究,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为特征。诱思探究教学思想是正确的,教学思路是明晰的,教学目的是明确的。这的确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当前,落实“两全”、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小学的中心任务,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这就要求各个学科的教学:一要坚持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要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二要以终身教育的思想作指导,在基础教育阶段教会学生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上。这样,学生就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断补充新知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