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两极”》说课稿邓兴峰一、说教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当今世界的主流之一是发展。稳定、开放、联合,全球协作及科技是发展的动力所在。《挑战“两极”》是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的第13课,它主要讲述了二战中西欧诸国和日本的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的背景下,在二战后通过不同的发展道路,在美苏两极格局下迅速崛起,成为当今世界“一超多极”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两个重要“极点“的史实。这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欧盟形成过程,分析“联合“对于欧洲崛起的重大意义;知道欧盟的地理范围,提高识图能力;简述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发展的因素及主要表现,分析日本经济发展对我果的借鉴意义,增强”以史为鉴“意识。(依据:“课标”要求“知道欧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主要史实”以及“学以致用”的要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意识,教育学生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才能成为国家有用之人。社会制度不同并不意味敌视和隔阂,我们应解放思想,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并把“发展”当作重心。(依据:历史课标“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多样性”和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三个面向”。)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欧盟形成的过程;日本推动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的因素,以及日本快速崛起对我国的借鉴作用。(依据:课标的要求和时代发展的要求)难点:新的力量中心形成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依据: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以感性为主并逐步向理性思维过渡的阶段,对这个问题学生难以理解,难度较大。)四、说学法指导学生通过归纳法、图表法、分析对比法等来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体验历史、感受历史,培养学生对开卷考的应试能力。五、说教法1、结合时事政治、地理,通过多学科的渗透,进行课外延伸,以培养学生历史科开卷考的能力。2、结合初三学生具备一定自学能力的实际,采取以生自学为主,师引导为辅,从旁点拨。六、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复习导入新课。由教师提问的方式复习以前学过的“二战”及“二战”后美苏形成两极格局的有关问题。第二环节:展示主要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第三环节:分析课本,学习探究,历史再现。(一)欧洲的联合1、从欧洲的历史状况和现状进行分析,感受到差别,从而加紧联合2、就欧洲的联合过程用表格的形式展示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条约》1993年欧盟3、通过地图展示的方式强调不同国家加入这一联合的时间4、分析欧洲走向联合对欧洲崛起有何影响(可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二)走向经济大国之路1、指导学生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简表,从中看出日本在这一时期的崛起2、联系二战过程中日本作为战败国的遭遇,结合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日本长崎上空的原子弹菌状云、从空中俯瞰原子弹爆炸后的广岛、日本原子弹爆炸后的惨景四张图片展示,让学生对于二战后初期与50-70年代的状况进行比较,从而思考日本国内经济发生如此大变化的原因。3、分别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再次强调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起决定性作用。4、通过书本语言加上两张图片展示,生动地展示日本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过程5、思考日本的急速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三)挑战“两极”格局通过西欧与日本的崛起对“两极”格局的冲击,认识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第四环节:练习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