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教学设计贺新新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认文中的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四个字,学习新的偏旁“攵”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教学重点:1、认读生字。2、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1、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2、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落实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读物的实践活动。教学准备:1、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2、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教学流程及设计:一、猜谜语,激趣导入。1、出示谜面: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问: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2、作者介绍:这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播放李白的图像,认识唐代诗人李白。李白:字太白,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一生写了很多古诗。正因为他的诗写的多写的妙,简直就像一位作诗的神仙,所以人们就称他为“诗仙”。写这首诗时李白时年二十几岁,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这一轮皎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句。3、出示课题、释题。(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静夜思”是什么意思呢?(先让学生逐个字解释,教师指导,然后串成一句话:静静的夜晚思念着。)过渡语:诗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思念着什么呢,让我们通过学习《静夜思》这首古诗来寻找答案吧!二、初读古诗,扫清障碍。认读生字卡片,扫清字音障碍。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三、细读古诗,深化情感。(1)教师示范朗读:对于五言绝句应该前两个字后面稍微停一下,在画“/”的地方稍加停顿,“明”、“地上”、“望”、“思”要读重音。板书: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3)模仿练读,想象意境。(4)指名诵读,鼓励小朋友。(5)你知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吗意思吗?前两行: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像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霜:秋冬的夜里或清晨,接近地面的水蒸气或露水,遇冷结成白色的冰粒叫「霜」。银白色的月光照进来,像铺了一层冷冷的霜。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感到更冷清了。诗人要读出那种冷清的语气。后两行:李白抬起头像举起千斤重,觉得好费力。那么应该怎样读?教师要用沉重的语气读出。看到月亮诗人想到了什么?想到了亲人,要把对诗人的思念之情读出。(6)角色表演:在这个明月高挂的夜晚,我的亲人,我家乡的亲人是否和我一样在望着这轮明月。在这个孤独的晚上,只剩下天上的明月和我做伴。天地之大,可只有我和明月来这里对望。静静的夜晚,静静的思念,思念那远方的家人。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7)指名最佳表演者上台表演,加以动作通过对诗意的大致理解,把学生引入到诗的意境中,诗人的情绪里,唤出学生朗诵这首诗的情感状态。四、生字讲解目:耳:头米:五、拓展延伸师:一轮明月,一段思乡情,一首静夜思,直到现在,每当月圆之时,想家之际,许多远在异国他乡的人都会含泪吟诵它。李白还有很多诗作都写到了月亮。下去大家收集一下。《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