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土壤对铜的吸附2013年11月实验十七土壤对铜的吸附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农药、污泥和大气沉降等。过量的重金属可引起植物的生理功能紊乱、营养失调。由于重金属不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所降解,由此可在土壤中不断积累,也可为植物所富集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主要包括吸附作用、配合作用、沉淀溶解作用和氧化还原作用。其中又以吸附作用最为重要。铜是植物生长所必不可少的微量营养元素,但含量过多也会使植物中毒。土壤的铜污染主要是来自铜矿开采和冶炼过程。进入到土壤中的铜会被土壤中的粘土矿物微粒和有机质吸附,其吸附能力的大小将影响铜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因此,研究土壤对铜的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实验目的1、了解影响土壤对铜吸附作用的有关因素。2、学会建立吸附等温式的方法。二、实验原理不同土壤对铜的吸附能力不同,同一种土壤在不同条件下对铜的吸附能力也有很大差别。而对吸附影响比较大的两种因素是土壤的组成和pH。为此,本实验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一定数量的腐殖质和调节待吸附铜溶液的pH,分别测定上述两种因素对土壤吸附铜的影响。土壤对铜的吸附可采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来描述。即:Q=Kρ1/n式中:Q——土壤对铜的吸附量,mg/g;ρ——吸附达平衡时溶液中铜的浓度,mg/L;K,n——经验常数,其数值与离子种类、吸附剂性质及温度等有关。将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两边取对数,可得:lgQ=lgK+1/nlgρ以lgQ对lgρ作图可求得常数K和n,将K、n代入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便可确定该条件下的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方程,由此可确定吸附量(Q)和平衡浓度(ρ)之间的函数关系。(2)采用Langmuir吸附等温式描述,即:Q=qmk1ρ/(1+k1ρ)→1/Q=1/qmk1ρ+1/qm以1/Q对1/ρ作图可求出qm和k1,进而确定吸附量(Q)与平行浓度ρ的函数关系,分别作出lgQ-lgρ和1/Q-1/ρ图,求出相关系数,判定吸附类型。三、仪器和试剂1、仪器(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2)恒温振荡器(3)离心机(4)酸度计(5)复合电极(6)容量瓶:50mL,250mL,500mL(7)聚乙烯塑料瓶:50mL2、试剂(1)二氯化钙溶液(0.01mol/L):称取1.5gCaCl2·2H2O溶于1L水中。(2)铜标准溶液(1000mg/L):将0.5000g金属铜(99.9%)溶解于30mLl:1HNO3中,用水定容至500mL。(3)50mg/L铜标准溶液:吸取25mL1000mg/L铜标准溶液于5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至刻度。(4)硫酸溶液:0.5mol/L。(5)氢氧化钠溶液:1mol/L。(6)铜标准系列溶液(pH=2.5):分别吸取10.00、15.00、20.00、25.00、30.00mL的铜标准溶液于250mL烧杯中,加0.01mol/LCaCl2溶液,稀释至240mL,先用0.5mol/LH2SO4调节pH=2,再以1mol/LNaOH溶液调节pH=2.5,将此溶液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0.01mol/LCaCl2溶液定容。该标准系列溶液浓度为40.00、60.00、80.00、100.00、120.00mg/L。按同样方法,配制pH=5.5的铜标准系列溶液。(7)腐殖酸(生化试剂)。(8)1号土壤样品:将新采集的土壤样品经过风干、磨碎,过0.15mm(100目)筛后装瓶备用。(9)2号土壤样品:取1号土壤样品300g,加人腐殖酸30g,磨碎,过0.15mm(100目)筛后装瓶备用。四、实验步骤1.标准曲线的绘制吸取50mg/L的铜标准溶液0.00、0.50、1.00、2.00、4.00、6.00、8.00、10.00mL分别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2滴0.5mol/L的H2SO4,用水定容,其浓度分别为0、0.50、1.00、2.00、4.00、6.00、8.00、10.00mg/L。然后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吸光度。根据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绘制标准曲线。原子吸收测定条件:波长:325.0nm;灯电流1mA;光谱通带:20;增益粗调:0;燃气:乙炔;助燃气:空气;火焰类型:氧化型。2.土壤对铜的吸附平衡时间的测定(1)分别称取1、2号土壤样品各6份,每份10g于50mL聚乙烯塑料瓶中。(2)向每份样品中各加人50mg/L铜标准溶液50mL。(3)将上述样品在室温下进行振荡,分别在振荡0、15、30、45、60、90min后,离心分离,迅速吸取上层清液10mL于50mL容量瓶中,加2滴0.5mol/L的H2SO4溶液,用水定容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以上内容分别用pH为3.5和5.5的100mg/L的铜标准溶液平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