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电生理课件•心电图基础知识•正常心电图contents•异常心电图目录•心律失常的分析与诊断•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心电生理检查技术01心电图基础知识心电图记录方法常规心电图记录方法通过在体表放置电极,捕捉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并将其转化为图形信号记录下来。动态心电图在一段时间内持续记录心电图,有助于发现一过性心律失常和非持续性异常。心电图与心电监护常用于手术室和ICU等医疗场所,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电活动,及时发现异常。心电图导联与波形导联连接肢体导联通过三个电极(LA、RA、LL)连接至心电图机,胸导联通过五个电极(V1-V5)连接至心电图机。标准导联常用的有12导联,包括肢体导联和胸导联。心电图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U波等,每个波形都有特定的意义。心率与心律010203心率心律窦性心律失常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正常范围为60-100次/分。心脏电活动的节律,正常心律为窦性心律。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等。02正常心电图正常窦性心律窦性心律心率范围P-R间期是指心脏的跳动由窦房结控制,节律规则、频率适中。正常成年人心率在60-100次/分之间,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慢。正常为0.12-0.20秒,反映心房到心室的传导时间。正常P波形态电压方向正常P波呈圆顶状,时限小于0.12秒。正常肢体导联P波电压不超过0.25毫伏,胸导联不超过0.20毫伏。正常P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正常QRS波群形态正常QRS波呈大而宽的波群,时限小于0.12秒。电压肢体导联电压不超过0.5毫伏,胸导联不超过0.8毫伏。R/S比值正常QRS波群中R波高于S波。正常T波形态123正常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一致,时限小于0.2秒。电压肢体导联T波电压不超过1.5毫伏,胸导联不超过2.0毫伏。T/R比值正常T波振幅大于同导联R波振幅的1/2。03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是指窦性心律超过100次/分,常常由于生理或病理因素引起,如焦虑、剧烈运动、低血压、心肌缺血等。窦性心动过缓是指窦性心律低于60次/分,常见于健康的年轻人和老年人,也可见于某些病理情况,如甲状腺功能减退、颅内高压等。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是指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常常呈现完全性代偿间歇,常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冠心病、心肌病等患者。房性期前收缩是指提前出现的P波,P波提前激动,常常呈现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常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冠心病、心肌病等患者。房颤与室颤房颤是指心房肌细胞快速而无序的激荡,使得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和舒张,常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室颤是指心室肌细胞快速而无序的激荡,使得心室失去有效的收缩和舒张,常见于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等。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010203是指窦房结的激动不能传导至心房,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炎等。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心房的激动不能传导至心室,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炎等。室内传导阻滞是指心室的激动在心室内部传导受阻,常见于心肌梗死、冠心病等。04心律失常的分析与诊断心律失常的分类窦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的激动传导异常,引起的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等。心脏传导系统阻滞引起的心律失常。包括一度、二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心房肌异常激动引起的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心室肌异常激动引起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等。心律失常的诊断步骤2.体格检查1.收集病史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0201了解患者的心脏病史、症状发生的时间、频率和诱因等。吸等。3.心电图检查4.动态心电图监测0304通过心电图机记录心脏电活动,观察长时间记录心电图变化,有助于发现心脏节律、波形和传导情况。短暂性心律失常和无症状性心律失常。5.影像学检查6.血液检查0506如超声心动图、心脏CT等,了解心脏结构和如电解质、心肌酶等,了解心脏功能和心肌损伤情况。功能状况。常见心律失常的特点与鉴别诊断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00次/分,常伴有心悸、气短等症状。鉴别诊断需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心率加快,如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窦性心动过缓:心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