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残疾人工作实施方案为了推动*残疾人事业深入发展,不断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围绕贯彻《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根据中残联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进一步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切实改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到20XX年,全面完成本市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的任务。二、目标任务(一)残疾人工作机制目标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一把手亲自过问残疾人工作,政府主管领导履行职责。坚持政府主导的工作模式,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各级残工委成员单位将有关残疾人的工作纳入部门计划,形成运转良好的工作机制。2.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年增长。多渠道筹集残疾人事业发展资金,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管理使用办法,尽快缩小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平均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二)残疾人社会参与目标3.各级残疾人组织进一步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深入基层倾听残疾人呼声,解决残疾人的实际困难,真正实现“三个走向”(残疾人工作走向社区、走向残疾人家庭、走向残疾人身边),做到“三个活跃”(残疾人在残疾人组织中更活跃、残疾人组织在基层更活跃、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在社会上更活跃)。4.坚持社会化工作方法和网络化服务模式。弘扬人道主义,消除歧视偏见。充分开发社会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倡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参与残疾人事业。第1页共13页5.鼓励和创造条件让残疾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残疾人的聪明才智,展示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树立一批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的先进典型,提升残疾人的综合素质,基本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6.鼓励和创造条件让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积极参政议政,使残疾人的诉求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得到反映和重视,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三)残疾人康复工作目标7.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残疾人康复工作格局,建成体现*国际化大都市特点的残疾人康复工作体系,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8.进一步完善康复投入机制,构建残疾人康复保障体系。到20XX年,各区县残疾人康复经费的投入满足残疾人不断增长的康复需求,保障残疾人的康复权益。9.到20XX年,全面完成19个区县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达标评估,4个区达到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标准。同时,建设40个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街道(乡镇)、171个市残疾人社区康复达标街道(乡镇)。10.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各街道(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设置残疾人社区康复室,建立与完善947个残疾人社区康复点,让残疾人就近、就便地接受康复治疗。11.各街道(乡镇)普遍开展社区康复,做到有训练场所、有专(兼)职人员、有规章制度、有普及读物、有各类残疾人康复需求登记、有康复服务记录。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覆盖率达到95%以上,肢体残疾人、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建档率达到100%,训练有效率分别为85%、80%以上。12.深化“送康复服务上门”的服务内涵,有需求的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90%。确保有需求的残疾人每5年、力争3年接受一次健康体检。推进残疾人养护服务,建立残疾人养护制度。13.具备手术指征并有康复需求的白内障致盲患者100%得第2页共13页到复明手术,人工晶体植入率达到95%以上,对贫困患者复明手术费用给予减免。形成医院眼科、盲校低视力班、定点眼镜店和患者家庭相互配合的低视力康复工作网络。对低视力儿童青少年免费验配助视器,验配率100%。拓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有需求的盲人训练率90%。有计划地引入导盲犬,为有条件、有需求的盲人服务。14.加强各级聋儿康复机构行业管理,形成以聋儿康复机构为基础、社区家庭为依托的聋儿康复工作体系。到20XX年,经过训练的聋儿进入普幼普小率达到80%。为有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