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组织设置思考**县是一个以高扬程灌区为主的农业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过去单纯按行政区划和党员居住地就近设置党组织的做法已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近年来,根据农业产业化迅猛发展的需要,**县按照“产业建支部、党员带头富、农民增收入”的工作思路,大胆探索创新“支部+合作社”的农村党建新模式,对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新路子,取得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共赢的良好效果。一、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民专业经济合作新组织。按照“搭台不唱戏、扶持不干预、参与不包办、服务不添乱”的要求,各级党组织坚持走多领域延伸、多形式创办、多元化推进的路子,紧紧围绕养猪、养羊、枸杞、洋芋、红枣、小杂粮等主导产业,牵头把专业大户、党员示范户和群众组织起来,扶持产业带头人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领办产业合作社,引导致富能人自发创办产业合作社,逐步形成了以产业为依托、以合作社为载体、以农户为基础、以富民为目的的党组织领办型、政府扶持型、致富能人创办型等多类产业合作社。在合作社发展中,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不靠行政命令去强性组建,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让农民自行选择,自主管理,自我发展;坚持边发展、边规范、边提高的原则,使各类专业合作社逐步由松散结合向紧密联合、由简单合作向规范运作、由小范围向宽领域发展。目前,全县成立养殖、洋芋、枸杞、红枣、瓜菜,良种繁育、小杂粮等各类专业合作社27个,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的4个,会员6000多人,其中党员260人,有3名以上党员的合作社19个。二、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新模式。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实际,县上下发了《关于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实施意见》,确定芦阳镇、红水镇等4个乡镇为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试点乡镇,乡镇党委采取“党组第1页共6页织管合作社、合作社促产业、产业连农户”的方法,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初步形成了芦阳镇养殖合作社党支部建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上的单设模式;草窝滩镇枸杞合作社党支部和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两种组织、一套人马”的复合模式;五佛乡红枣合作社党支部在专业合作组织中开展工作的依托模式;还有一些党组织在专业合作组织中组建党小组、设立党员示范岗的过渡模式。通过创新党组织的设置,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专业合作组织的群众化、市场化特点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起了以村党组织为主体、产业合作社党支部为骨干、专业党小组为基础的新型组织网络。党组织努力把合作社中的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思想积极、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产业带头人和专业大户培养发展成党员,让党员在合作社中挑大梁,带领和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合作社建设,实现了合作社经济利益与农村党建的有效对接,找准了党建工作的立足点和新抓手。芦阳镇党委将处在同一产业链条上的160多名党员从一些行政村党支部剥离出来重新组合,跨村组建了养殖合作社党总支和劳务经济合作社党总支,下设6个党支部,合作社理事长、副理事长兼任合作社支部书记、副书记,使合作社支部成为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中坚力量。草窝滩镇党委为促进枸杞产业发展,以红跃村为主组建了“世纪红”沙漠枸杞产销合作社,建立了村社合一的联合党支部,全村38名党员全部参加了合作社,16人担任了合作社负责人,承担起了种植销售任务,成了合作社的骨干力量。目前,全县27个农村专业经济组织中成立党组织11个,其中党总支2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25个,“支部+合作社”工作模式覆盖4个乡镇25个村。三、规范管理,切实完善合作社党组织运行新机制。乡村党组织主动帮助合作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指导合作社建立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管理机构,基本实现了合作社“有组织、有会员、有场地、有章程、有实体”的“五有”目标。各产业党组织坚持“支部抓合作社、合作社促产业、产业富群众”的工作方式,引导合作社坚持“五不”原则,即不得搞强迫命令,不得违背大多数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