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初赛试题一、判断题:1、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T)2、环境保护通俗的说法就是环境卫生。(F)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T)4、生态文明是人类应对环境危机的必然选择,是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先进文化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T)5、一定区域内的人口容量是由该地区的经济状况所决定的。(F)6、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干扰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统称为噪声。(T)7、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有效利用资源的根本手段。(T)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T)9、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再生更新,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可再生资源,又称为非耗竭性资源。如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各种自然生物群落、森林、草原、水生物等等。(T)10、熏烤肉食品时释放的烟气中含有致癌物质。(T)11、虫眼越多的菜说明没有施用农药,所以更安全。(F)12、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和放射性污染事故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公安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T)13、食品中的所有色素均对人有害。(F)14、煤炭、石油都是可再生的能源。(F)15、传统经济统计指标GDP没有反映资源耗减和环境损失,所以必须改变单纯以GDP衡量发展水平的传统认识。(T)16、土壤污染比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易于处理。(F)17、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是保护动物。(F)18、排污费的征收、使用必须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征收的排污费一律上缴财政,环境保护执法所需经费列入本部门预算,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T)19、排污收费就是环保部门对企业进行罚款。(F)20、1997年12月9日通过的《关于执行V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二增设了环境犯罪的罪名,把污染环境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以“破坏环境资源罪”加以确认。(T)21、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T)22、充分掌握和合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的危害。(T)23、在全国各地发现污染环境行为应拨打12369,向环保部门举报。(T)24、长期饮用含氟低的水可造成地方性氟中毒。(T)25、发生赤潮的海水颜色与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无关。(F)26、人体本身就是污染源。(T)27、每一物种的绝迹都预示着很多物种也可能面临死亡。(T)28、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途径。(T)29、医疗垃圾必须采用卫生填埋方式处理。(F)30、引起水俣病的污染物质是多氯联苯。(F)31、地下水受到污染后会在很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有的清洁状态。(F)32、绿孔雀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F)33、我国从宪法到环境保护法、从各种资源保护法到污染防治法都体现了“人人享有生活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的权利”。(T)34、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最根本的是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T)35、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T)36、垃圾也是一种很有开发价值的资源。(T)37、排污收费行政处理决定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F)38、排污费应当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T)39、性质较稳定的农药存在的残毒问题比较严重。(T)40、污染源监测采样时,不通知当事人到现场,监测结果无效。(T)二、选择题: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A)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B、地方环保局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环保局D、地方环保局和公安局2、()是联系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中心环节,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环境要素。(D)A、大气圈B、水体圈C、土壤圈D、生物圈3、如果一个地区的()元素分布异常,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或克汀病。(C)A、铁B、硒C、碘D、钙4、生态系统中的“()”包括绿色植物、光能细菌和化能细菌,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础。(C)A、生产者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