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本章内容: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早期探索,即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本章重点:了解和掌握这三次探索的时代背景、性质、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鸦片战争以来的时代变化向中国人提出了新问题、新任务:1、如何抵御外国侵略?如何救亡图存?22、如何向西方学习,、如何向西方学习,求强求富?求强求富?各阶级登台表演与探索1、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企图用武装斗争和农民改革方案改造社会。2、地主阶级洋务派进行洋务运动,企图通过学习军事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和实现国家富强。3、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维新,企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道路来实现变法维新救亡图存。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太平天国运动不仅规模大、持续时间长,而且具有反对外国侵略的新特点,以及吸收西方思想的新水平。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处于极度不安中,矛盾一触即发。(一)起义爆发的原因:(一)起义爆发的原因:中国传统社会矛盾不断加剧:①土地兼并日趋严重;②人口压力大;③灾荒;④战争暴露了清王朝的落后与黑暗。中国人多子多福的观念,加剧了人口增长。西方影响:①巨额战争费用及赔款,负担被转嫁给百姓;②经济破坏大;③鸦片贸易猖獗,白银外流;④西方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对中国小生产者冲击。金田永安天京天京长沙武昌南昌九江天津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天京陷落北伐西征天京变乱力挽危局(二)起义过程:金田起义金田起义①洪秀全其人;梁发没有想到,他的举动使中国失去了一位挣扎在科举道路上的书生,却得到了一位从《圣经》中寻求出路的救国者。罗孝全也没有想到,他的举动使中国失去了一位传教士,却得到了一位天王。②创立拜上帝教;图为拜上帝教旧址评价有力的号召手段与基督教大相径庭③紫荆山根据地;④金田起义定都南京1.政治纲领与政权建设:以土地问题为中心““凡天下田,天下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同耕。”““天下人人不受私,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物物归上主。”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者多分,人寡者寡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天朝田亩制度》2.经济政策采取了一种现实服务于战争的经济政策。“照旧交粮纳税”对外贸易成立手工业部门3.文化政策①反对孔孟儒学②文风改造③争取知识分子4.妇女政策妇女有限度的解放5.对外政策与以往农民起义相比,面临新课题缺乏警惕“洋兄弟”北伐与西征①北伐:林凤祥、李开芳率军北伐体现了太平天国的进取精神,然而这是一次战略失误。②西征:石达开率西路援军大败曾国藩的湘军,稳固了太平天国南面的局势③捣毁江南江北大营天京变乱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领导核心分崩离析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领导核心分崩离析北京城里的歌谣天父杀天兄,江山行不通;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天京事变(1856)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1逼2唤3杀4责5杀6疑7走力挽危局①有利因素②新领导核心的建立干王洪仁玕干王洪仁玕英王陈玉成与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与忠王李秀成③军事上重开局面④政治上提出《资政新《资政新篇》篇》《资政新篇》是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一次尝试。天京陷落中外势力的携手“弭平一切不法叛乱,保卫上海”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参与镇压太平军太平天国的失败①军事形势恶化②清军内部调整完成③太平天国内部进一步衰落1864年6月洪秀全的病逝,7月19日,太平天国起义历经14年风雨斗争之后,失败了。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局限1、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①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为近代事物的成长创造了条件;②鼓舞了中国人民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