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生物学发展史VIP免费

中国生物学发展史_第1页
1/7
中国生物学发展史_第2页
2/7
中国生物学发展史_第3页
3/7
中国生物学发展史中国人民从远古以来,在长期的农、林、牧、副、渔和医、药(本草)等研究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植物、微生物、动物、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是中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生物学知识萌芽于原始社会,到了战国秦汉时期,已积累了不少形态、分类和生物起源及其演化等方面的知识,虽然还局限于直观的描述和思辨性的臆测,但却为后世的发展打下了基础。隋唐以后,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经济的日益商品化,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在农艺、医药和酿造等实践中得到了新的发展,例如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对医药学和动植物分类学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而生物形态图和人体形态解剖图的大量出现,也成为中国古代生物学的一大特征。鸦片战争以后,近代生物学知识逐渐传入中国,民国年间,赴欧、美、日学习的留学生陆续回国,并相继在各分支学科中开展了研究,现代生物学开始在中国生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生物学得到较大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医书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重要医学文献。《黄帝内经》并非出自少数人之手,也不是成书于某一时代,它是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经过众多医家之手编撰而成的。其基本成书年代在战国时期,但在它传抄之际,也掺入了一些后人补撰的内容,因此也出现了多种不同传本。《内经》原为18卷,其主要归结为《素问》和《灵枢》二大部分。《素问》着重论述基础理论,汇集了各家医论,故有些理论有不同论述。原书9卷,81篇。魏晋以后失第七卷。该书论述了人和自然、阴阳、五行、脉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等多方面的内容,较系统地反映了秦汉以前我国医学的成就,特别是以朴素的辨证法为指导思想,综括了医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经验。素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灵枢》又名《灵枢经》、《针经》,古称《九卷》、《九灵》,着重论述针灸理论。原书在晋、唐时流传不少,至南宋后逐渐广泛流行。该书分为24卷,81篇,其内容与《素问》所论述的相近,尤其在经络和针灸方面有详细论述,并着重研究了经络和腧穴的分布。脏腑的生理、病机、营、卫、气、血的运行,针刺手法的运用等。在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方面与《素问》内容互有补充阐述。是研究我国秦汉以前医学理论,特别是针灸疗法的重要文献,素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其部分内容已译成日、英、德、法等国文字,受到世界各国医学家和科学史家的重视。《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系本草学著作。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全书4卷,书中集录、整理了我国古代辽阔地区的多种药物,其撰稿人不详,而“神农”是其托名,本书实际上是总结了战国时期的许多用药经验,经秦汉医家不断地抄录增补而形成的。《本经》的内容根据后代通行的4卷辑本,共分为序例1卷和本文3卷两部分。序例是药物学的总论。首先将药物分为三类,其次论述了药物“君、臣、佐、使”配伍的原则;药物“七情”的宜忌;药物的“五味”;四气;有毒和无毒,以及有关药物的加工和剂型,各种用药要求等。各论是按照上、中、下三品分类的药物解说。每药均依次分记其药名、性味、主治病症及药物的别名,生长环境等。这些药物计有植物244种、动物药67种和矿物药46种。在药用价值上,书中绝大多数药物临床应用都有很高的疗效,如补气的人参、黄芪,补血的当归、地黄,解表的麻黄、桂枝,泻下的朴硝、大黄,去寒的附子,清热的黄连、石膏等直到今天仍在使用。《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经典性的药学著作,后世医药学家在此基础上不断增补内容。形成了众多的本草文献,并成为我国传统中医药学的基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生卒年月不详)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完整保存至今最早的一部农业百科全书。贾思勰是山东益都人,曾任高阳郡(现为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北)太守。我国古代农学家。他以文献中搜集到的资料、访问老农、自己观察和实验的心得,约在533〜544年间撰写成《齐民要术》全书共11万多字,92篇,共分为10卷。它引用古书150〜160种、采用民谣和谚语30多条,分别论述了耕作技术、作物栽培、选种育种、嫁接、杂交、...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生物学发展史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