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张永政1中医中医调整健康原则调整健康原则治未病预防:摄生;药物预防。疾病早期诊断治疗。◇辨证施治调整阴阳证≠症≠病◇整体观念有机整体;天人相应。◇七情致病2013-08张永政2亚健康亚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数据:世界上有20%的人群患有各种疾病,75%的人群属于“亚健康”状态,只有5%的人是健康的。亚健康以虚证为多,大约35.16%;虚实夹杂为27.66%;实证约占21.56%最少。中医强调“治未病”,实际就包括“预防”和及早治疗“亚健康”状态及病势轻浅的人群。2013-08张永政3虚证虚证临床基本证型临床基本证型气虚: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胃口不好,自汗,动则加重;或头晕目眩,有时伴有浮肿、脱肛等症。血虚:面色苍白或萎黄无华,唇色淡白,爪甲色淡,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还会有月经量少色淡,经行后期、闭经等,舌淡,脉细无力。阴虚:形体消瘦,头晕目眩,口燥咽干,眼目干涩,心悸失眠,舌红少苔,脉细;甚或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耳鸣,腰酸遗精,脉细数。阳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倦卧嗜睡,畏寒肢冷,口淡不渴,尿清便溏或尿少肿胀,面色光白,舌质淡胖,脉沉迟无力。或出现水肿、腹泻、尿频、遗尿、癃闭、遗精、阳痿等症。2013-08张永政4虚证虚证施治原则施治原则◇正气未衰,邪气亢盛者,不宜应用,以免误补留邪。凡有外感证者,不宜用补或慎用。◇必须辨别虚实真假。“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常服、久服补益药者,应适当配服健脾、和胃、理气等药物,以防腻膈,出现脘腹满胀,脾胃功能呆滞之证。◇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数据:世界上有75%的人群属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以虚证为多,大约35.16%;虚实夹杂为27.66%;实证21.56%最少。中医强调“治未病”,实际就包括“预防”和及早治疗“亚健康”状态及病势轻浅的人群。2013-08张永政5六味系列品种补肾要补对是证用是药肾的功能:肾的功能:主生长发育、生殖、水液代谢、主纳主生长发育、生殖、水液代谢、主纳气、濡养温煦肌体、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等气、濡养温煦肌体、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等肾气:肾气:肾精化生之气。指肾脏的生长、发育等功肾精化生之气。指肾脏的生长、发育等功能活动。能活动。2013-08张永政6地黄丸系列品种: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滋补肾阴归芍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明目地黄丸桂附地黄丸温补肾阳金匮肾气丸肾阳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阳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生理功能的动力,也是人体肾生理功能的动力,也是人体生命活动力的源泉生命活动力的源泉。。2013-08张永政7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功能:滋阴补肾。主治: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2013-08张永政8六味药材释义1.熟地黄--滋阴补肾,生血生精。(君)2.山茱萸--温肝逐风,濇精秘气,(臣)3.山药--清虚热于肺脾,补脾固肾。(臣)4.牡丹皮--泻君相之伏火,凉血退蒸。5.茯苓--渗脾中湿热,而通肾交心。6.泽泻--泻膀胱水邪,而聪耳明目。三补三泻2013-08张永政9六味地黄丸组成分析六味地黄丸组成分析药物组成:熟地黄—滋肾阴,益精髓;三脏并补山茱萸—滋肾益肝,敛精;重在补肾山药—滋肾补脾,固肾;是为三补泽泻—泻肾降浊,防熟地之腻;以补为主丹皮—清泻肝火,制山茱温涩;补中寓泻茯苓—淡渗脾湿,助山药益脾。是为三泻2013-08张永政10六味组方解析•中医学认为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三补)六味地黄丸方中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生髓,为方中的君药。山茱萸滋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脾益气而固精,二者用为臣药。三味药相配,共同发挥补益肝、脾、肾的作用,效力全面,且以补肾阴为主,补其不足,可治“本”。•(三泻)泽泻泄肾利湿,并可防止熟地黄过于滋腻;丹皮能够清泻肝火,同时可以制约山茱萸的收敛作用;茯苓淡渗脾湿,帮助怀山药健运脾胃,这三味药物为泻药,泻湿浊,平其偏盛,为佐药,是治标。2013-08张永政11六味地黄丸的功效•六味地黄丸并不是包治百病,但据统计,在各种文献报道中,六味地黄丸治疗的病症涉及137种。•最常见的是用于治疗亚健康状态、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所以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