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1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②学习观察和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②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③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教学重难点】1、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2、难点:对实验现象的全面观察、记录、分析和思考、归纳和总结、准确描述与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活动引入课题)请大家一起闭气30s,引出氧气的重要性——维持生命之气。提问学生对氧气的认识,氧气有什么用途?(过渡提问)物质的用途是由什么决定的?(性质)。引出课题《氧气的性质和用途》(问题讨论)展示一瓶氧气:①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无色、气体),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无色气体吗?(讲述)借助图片展示:氧气降温后可变为蓝色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问题讨论)②想一想,氧气有味吗?③氧气溶于水吗?(提问)鱼儿在水中能自由生活,为什么?市场上卖鱼的,为什么过一段时间要向水中通一会空气?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讨论小结)一、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稍大,不易溶于水,液态、固态均为淡蓝色。(过渡提问)能不能用简便的方法证明所提供的这瓶气体是氧气而不是空气?需要借助于什么性质?(化学性质)(复习)镁条燃烧、红磷燃烧(过渡)氧气除了和镁条、红磷反应外还能和哪些物质反应?观察下列实验,对比物质在空气和在氧气中燃烧的不同。(实验观察活动)学生实验、讨论、描述现象实验一:木炭在氧气中燃烧1.将木炭先在空气中点燃(发出红光)2.然后放入氧气瓶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设问]为什么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燃烧更旺?3.燃烧停止后在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结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描述: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文字表达式:碳+氧气二氧化碳CO2CO2实验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观察这瓶氧气与前几瓶有何不同?(留有少量水)为了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实验前把铁丝弯成螺旋状,系在火柴杆上(引燃铁丝),点燃火柴杆待其快燃尽时伸入集气瓶中(防止火柴杆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FeO2Fe3O4实验三:蜡烛在氧气中燃烧1.将点燃的蜡烛伸入装有氧气的干燥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集气瓶中壁上出现无色液滴)2.燃烧停止后在集气瓶中倒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问题讨论]由观察到的现象,可知蜡烛燃烧后生成什么物质?请学生写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Combin二氧化碳+水O2CO2H2O实验四: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1、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讨论交流)1:、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2、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观察分析)氧化反应(小结)二、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具有助燃性,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够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具有氧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