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钟雪泉流程一复习导入1.什么是频率?怎样计算频率?2.创设情景:国家在明年将继续实施山川秀美工程,各地将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为此林业部要考查幼树在一定条件下的移植成活率,应采用什么具体做法?(学生回答,师点评板书课题)流程二学生自学1.出示自学指导,引导学生自学.(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填表25(2)思考:在实验时为了使实验结果更接近现实情况,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2.同桌交流,对照结果3.学生发表见解,相互评判4.小组讨论:在进行移植试验时,移植的总数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教师点评:实验时要避免走两个极端即既不能为了追求精确的概率而把实验的次数无限的增多,也不能为了图简单而使实验次数很少.5.出示自学指导,引导学生自学.(1)同桌合作填表(144页练习).(2)根据表中数据完成问题:6.小组长检查完成情况,组织本组成员交流,力争人人弄懂.7.讨论:如果你是柑橘销售商,在整个销售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8.学生发表见解,相互评判.9.教师点评.流程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提出问题: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结合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纳(补充学生未说到的):一般地,当试验的可能结果有很多且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时,可以用公式得出概率.当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不是有限个,或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常常是通过统计频率来估计概率,即在同样条件下,大量重复试验所得到的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的稳定值来估计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流程四课堂检测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教学反思钟雪泉从数学角度而言,统计与概率两个学科互为基础,它们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并且对这两部分来说,都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问题情境和现实素材也很多,因为是新教材的内容,学生所体现出来的基础差异不是很明显,所以给教学带来一定的便利条件。教学时在分组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分工合作,提高实验效果、效率和课堂效益,并且对学生出现的不同方法和想法,应给予鼓励和肯定,以便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本节通过实验估计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并引入模拟实验。以两步实验的事件发生的概率问题为切入点,先通过课堂实验活动,让学生逐步计算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实验频率,观察其中的规律,归纳出实验频率趋近于理论概率这一规律,同时进一步介绍了计算理论概率的方法---列表法。在具体模型选择时,教师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此外该问题也便于计算器或计算机利用随机数进行模拟实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注意以下三点:1、在活动中,注重学生的分工合作和交流活动,互相促进,相互弥补,进一步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体会频率的稳定性,感受实验频率与理论概率之间的关系,形成对概率的全面理解;3、注意揭示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