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探究性学习研究”实施计划1.课题研究的意义本课题的研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理论来源于实践的同时又要能指导实践,因而应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1理论层面上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严谨性都较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数学探究性学习与科学教育界侣导的探究性学习有很大的小同.“数学探究”是波利亚“数学发现”和弗赖登塔尔的“再创造”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现代建构主义认知理论的具体实践.本工作室打算在对已有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尝试从新的角度,结合数学学科木身的特点以及高中数学新课改的理念来探讨与丰富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努力使得我们所侣导的数学探究性学习适合高中数学课堂学习的特点与规律,适应现代数学教育改革的趋势与要求,为数学探究性学习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⑵教学实践层面上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研究表明,探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探究性学习为纽带,在传授系统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科的基本结构、知识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从而使学生对本学科有一个全局、整体的认识,进而形成一种积极、能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不能只是传授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思维,所以“探究性学习”的提出不仅成为20世纪80年代数学教育的口号和中心,而且直到现在,还是数学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2.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内涵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知识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从而对本学科有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解,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逐步形成独立、能动地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即教师不直接把构成教学目标的有关概念和认知策略直接告诉学生,取而代之,教师创造一种智力和社会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有利于开展这种探索的学科内容要素和认识策略.它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要义:一是必须有教师的指导,教师提供必要的专业引领,使学生在探究中有明确的方向;二是以学生的“学”或“探究”为主,学生自主去思考、探究,而不是被教师直接引向问题的答案。3.研究内容随着数学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新的数学课程在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实施等方面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传统的数学课程相比,新课程适应当今科学发展分化与综合的趋势,将“既重结果又重过程”的理念渗透其中,如在课程的实施方面,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学习过程.传统数学教育过于注意升学率的提高,大搞“题海战术”,学生为题所困,无暇顾及系统知识的学习,更不用说形成问题解决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探究性学习为纽带,在传授系统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科的基本结构、知识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从而使学生对本学科有一个全局、整体的认识,进而形成一种积极、能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本研究将从高中数学新教材以及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研究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原则、探究内容、探究技能、问题提出能力培养、反思能力提高等一系列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注意到培养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是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探究只是手段、方法,发展学生思维才是核心,从而希望能为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提供参考.具体有以下内容:⑴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环节①教师示范指导、诱导②学生探究,注重思维发展③“师生共探”,学会反思与感悟⑵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①数学探究问题选择的多元化②从数学基础活动抓起③暴露思维过程④注重合作交流活动⑶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问题——探究——问题①寻疑——课前预习、发现问题②示疑——创设情境,揭示问题③探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