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中小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专业标准(试行)的学习心得新都一中生物组杨建琴这两周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感触颇深,通过学习,自己的思想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对师德教育以及什么样的人能够当教师、具备怎样的素质才算是合格的教师。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育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出台这个《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促进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学教师队伍。而它对国家教育事业和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具有保障和指导性的意义。同时,这个专业标准突出强调了中学教师要以“德”为先,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文化修养专业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而通过对师德规范的学习,我同样感触的到:每位教师只有做到“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和终身学习”,才能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且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于祖国的未来。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显得极为重要。首先,教师要关爱学生,以学生为本,才能尊重和平等地对待他们,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发挥他们的潜力,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我们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做他们真正的良师益友。其次,如果每位教师真心为学生着想,自然而然会忠诚于伟大的人民教育,热爱教育事业。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然第1页共3页而,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重大责任,说严重点,社会的未来都掌握在我们教师的手中。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发出我们的光和热。再次,平日里我们听得最多的师德教育:为人师表。它指的是,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要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即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以身作则,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通过学习,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素质教育,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一个教师的学术水平、道德水平等等,通俗的讲就是有没有良心。教师的素质不高,肯定难以教出高素质的学生。所以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补充新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提了多年,也实施了好几年,但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很有必要先认清究竟什么才是素质,咱们需要具备些什么素质。这在专业标准里有具体说明。值得注意的是,强调素质不等于忽视品德,人者,德为先。对于学生而言,素质教育也不等于要一味地苛求全面发展。能够全面发展,固然更好,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全面发展,而不全面的人也未必不是人才。世上本无十全十美的人和事,我们也就不必苛求人人都能全面发展。但现实教育中,我们却在违背这一规律,不管孩子们能否接受,家长们业余都在逼着孩子们学弹琴、绘画、表演等,老师们也都在要求学生们什么都学,争取全科优秀,以为什么都懂才算是素质,丝毫不理会他们的感受,结果他们更是厌学,完全违背了教师和家长们的初衷。总之,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和知识、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第2页共3页重要标志,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历史的经验也告诉我们,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注重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就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依附地位,就会受制于人。因此,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