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润滑剂。它是一种把声音、文本、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的技术。正确适当的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使师生关系得到质的改善和提高,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它能在有限的时间(课堂)、空间(课间)内打破地域界限,展现古今中外的客观事实,使经验较贫乏的小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很感性的认识教材中的事物,达到知识领域、情感领域目标。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主动学习并运用这一高科技的教学手段,同时也应清醒的认识到它与实际教学存在的还不太和谐的因素,坚持扬长避短,勇于钻研实践,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下面就结合教学实际谈一点儿个人的粗浅认识。一、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一)突破时空的限制,诱发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比较有限,多媒体在此则表现了高度的优越性。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轻松,兴趣成了最好的老师。在大屏幕前,我们的教师将传统教学中无法展示的东西栩栩如生的摆在学生们面前。如在学习《西湖》一课时,传统教学中,去过西湖的老师还好点儿,没身临其境的只能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真是老师心里犯嘀咕,学生课下真糊涂。如今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们边西湖实景边聆听课文范读,耳闻目睹,真正是“游”了一番西湖,这一遍下来西湖的美妙不用多说也明白了八九分,再看课文已是一目了然。最后请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西湖,老师提前按课文描述的内容制作好课件,让学生对着画面配解说词,学生们站在大屏幕前煞有介事的介绍,俨然一位当地的导游,此时的学生有新鲜感、成就感,因此个个兴趣盎然,整个课堂气氛热烈。不光是在新课的传授上,复习课同样可以借助多媒体上得有声有色。如有的老师在上复习课时将题设计成打靶的样子,答对了就会听到“你真棒!”的鼓励,答错了也有“呀,答错了,再想想吧!”的安慰。这样的题目让学生做之前跃跃欲试,做之后意犹未尽。由此根据课文特点、抓住学生心理,用生动形象的方式使学生学得懂、学得快、学得透,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理想境界。(二)创设情境感染学生尽快让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是正确理解一篇课文的关键,传统教学中通过精心准备导语或范读课文力求达到这一目的。现代教育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知到了美,就能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事实证明此种做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许多教师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如在讲授《快乐的节日》时,有的老师配上了歌曲,乐曲悠扬动听,很快就将听课的老师和学生带入节日欢乐的意境中,小鸟、白杨树、少先队员,随着这一串串音符扑面而来,对节日的喜爱和高兴的心情已蕴在心底。这样,在美的意境中,对文章的理解,从字面到内涵,层层深入,既把语句理解透了,又体会了所要表达的主题,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得到语感和美感的双重训练。(三)增大容量长课短讲传统的授课一节课紧紧巴巴,一篇课文至少要两节课才能完成,长一些的深一些的甚至要讲三节课。多媒体在此则显示了其优越性,它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再写,轻轻一点即可完成,问题也无需重复两遍三遍,已经摆在大屏幕上了,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如此下来时间节约不少,课的容量自然加大,长课短讲成为可能。如讲授传统篇目《哪吒闹海》,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动画片《哪吒闹海》,学生津津有味的看“电视”,热火朝天的谈感受,东海龙王父子的胡作非为,欺压百姓,哪吒的正义凛然,为民除害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自然突飞猛进,结果往常两节课讲完的内容一节课就完成了。这时的多媒体就像是在学生和课文间架起的一条快速道、一座立交桥。(四)资源共享齐头并进好的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在同一年级交流,使学生都能感受到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