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一”工程心得体会胡锦涛纪念反法胜利重要讲话的心得体会80年前,日本发动了侵略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终于胜利结束。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觉醒、民族团结和英勇抗争,是取得胜利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先锋队,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和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凝聚全民族力量取得抗战胜利的杰出组织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对于打败日本侵略者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不会有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是团结抗战的倡导者,是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杰出的组织者。二、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对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战略指导作用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都投身于抗战,但在如何抗战问题上,在如何争取抗战胜利问题上,国共两党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战争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指明了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方向。三、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战,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对抗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一开始就存在着两个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的战场:一个是国民党领导的抗日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一个是共产党及其所领导军队担负的敌后战场。抗战初期,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曾组第1页共5页织了一系列大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但众多因素使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不断失利。与此相反,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有力地钳制和歼灭了大量日军,逐渐成为抗击日军的主战场。1944年,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战略进攻的开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也开始了局部进攻,并为整个抗日战争的战略进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到1945年春,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发展到19个,这些根据地都处于发动战略进攻的重要地区。可以说,没有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就没有对日作战的战略进攻,就没有对日抗战的最终胜利。四、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是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一面旗帜事实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的政策,保障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局面,是引导全民族团结抗战走向胜利的一面旗帜。五、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抗战中身先士卒,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领导全民族抗战,成为党责无旁贷的职责和使命。为了有力地组织抗战和领导抗战,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积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号召全党同志投身伟大的抗战事业,做夺取抗战胜利的模范和先锋。2005年9月,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这无疑是对中国共产党与抗战胜利关系的最好总结。工程部刘曙光2011.9.30胡主席纪念反法胜利66周年重要讲话的心得体会胡锦涛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播发以来,在国内、国际引起强烈反响,在讲话中,胡锦涛主席概括了两大主题,一是回顾过去,二是展望未来,回顾过去是以史为鉴,展望未来是图强复第2页共5页兴,在1万2千字的长篇讲话中,胡景涛主席用差不多一半的篇幅来讲述了66年前那段全民族奋起抗敌的悲壮历史。对于抗日战争的历史,站在不同立场的人有不同的视角,以中国共产党历来的观点,就是“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然而,自去年以来,在一些人当中涌动着一股要“改写大陆抗战史”的冲动,他们想改写什么呢,核心就是这个“中流砥柱”,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