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课题:香港,璀璨的明珠授课时数:1日期:2012.11授课人:使用者:设计要素设计内容:教学内容分析《香港,璀璨的明珠》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略读课文。全文共六个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围绕“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这一中心,分别从香港的市场、美食、海洋公园和夜景具体介绍香港的繁华和美丽。对香港的介绍层次清楚,课文中精美的插图,可帮助学生感受香港的美丽与繁华。本课是培养学生语感、丰富语言积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学习者特征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也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诵读课文感受到香港的繁华、美丽。但是让学生感知离自己生活较远的事物是比较困难,也不够真切的。于是教学本课时,可以出示中国地图,查找精美的香港风光图片,借助课外补充资料,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真正走入文本,体会其中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香港的情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题含义。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香港,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3、掌握文中生词,体会人们把香港称为“璀璨的明珠”的原因。过程与方法:体会课文优美的语句,感受香港景色特点,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时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是分几方面来介绍香港的。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并辅以多谋体课件的运用。教学过程修补内容第一版块:导入新课一、歌曲导入,激情引趣(播放《东方之珠》歌曲)1、我们跟着唱了《东方之珠》这首歌,老师想问问同学们,歌曲中反复地唱着“东方之珠”指的是哪?(香港)2、了解“香港”在祖国版图上的地理位置,介绍香港历史,观看香港图片。3、香港美吗?你们喜欢香港吗?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一起去香港游玩,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24课。(引出:璀璨的明珠)引导理解“璀璨”的意思。(齐读课题)过渡语:香港这么美,我们现在就坐上飞机去香港游吧!第二版块:出示目标1、我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在语言的品味中感受香港的繁荣与美丽。第三版块:自学指导,合作探究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3、找出2—5自然段的中心句和句中的中心词。4、找出本课的中心句。第四版块:展示交流,点拨提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5自然段,画出每段的中心句。2、读一读,想一想,围绕着中心句主要写了什么?3、香港的面积并不大,为什么说她是“万国市场”?哪两个词语可以体现“万国市场”的特点?4、你认为哪个词语最能体现香港的美食特点?有哪些美食可以让人们大饱口福呢?5、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海洋公园?海洋公园里的海豚和海狮表演得怎么样?请你找出该段中的动词。试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6、文中用了两个比喻句来形容香港美丽的夜景?文中用了什么词语来形容香港夜晚的霓虹灯?7、香港是亚太地区的什么中心?人们喜欢到香港干什么?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赞美香港?8、找出本课的中心句。教师引导小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让我们带着对香港的热爱之情有感情的把课文朗读一遍!香港的购物、美食、海洋公园和美丽的夜景给我们留下了那么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无比自豪无比骄傲地告诉世界——(引读)“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孩子们,你们知道吗?香港曾经历过百年苍桑:(点击课件)一百多年前,清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大英帝国打败,与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将香港岛连同邻近的岛屿割让与英国。美丽的香港从此离开了母亲的怀抱,同是龙的传人,同是炎黄子孙,却从此天各一方。人们悲歌长泣洒香江。经过一个多世纪,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改革开放我们中国的国力越来越强大,在邓小平主席“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1997年7月1日东方之珠美丽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百多年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