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应重视学生体验银川回中王晓蓉直接经验是每一个体在认知探究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亲自获得的体验,是个人的经验,间接经验既包括他人的经验,也包括人类在文明的演进历程中积累起来的一切经验,间接经验主要体现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文化成果。少儿的认知和成人一样遵循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辩证统一的规律。所不同的是,成人的创造、发现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而少儿的创造、发现则更多地表现为“再创造”、“再发现”,因此,更具有教育价值和身心发展的价值。如果认为少儿的认知以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为辅这样极易导致用体现在教科书中的间接经验替代少儿的直接经验,从而忽视少儿的直接经验的教育价值。当间接经验脱离少儿的直接经验,或使少儿的直接经验只处于辅助地位的时候,那么这种间接经验非但不会促进少儿的发展,反而很有可能抑制少儿的发展。综上所述,脱离学生生活世界的间接经验知识的传授所产生的结果往往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新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关注学生体验就是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跟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科学世界紧密联系而不能脱节。除了把握好教学重、难点外,还需要重视学生主体性发展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越与学生已有的现实生活联系的紧密,教学就会越有成效。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体验,努力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沟通师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认知体验与书本知识之间的联结,努力贯彻“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宗旨和理念,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创造和成功的体验。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实验,经过切身体验认真的思索总结出来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一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对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对人类的思维发展出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而传统的物理学教育以传授自然科学的规律为主,把大量的间接经验灌输给学生,脱离了学生的经验和社会实际,更多的是关注物理学科本身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很少关注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与渗透,对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及对技能、过程方法则关注得较少,不重视学生体验,难以摆脱难教难学的问题,而新一轮的物理课程改革强调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自然走向物理”,更关注的是学生体验物理与生活、自然、科技、社会的密切联系,使学生领悟物理课程的价值,掌握科学文明的方法,掌握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所特有的探索、创新的精神实质,让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最终达到科学世界和人文世界的交融贯通。因此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教师应该强调学生的“活动”、“实践”、“探究”、“经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以获取知识;作为一名物理课程的实施者,怎样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真正关注学生的体验呢?一、教师应尽快转变教学行为,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要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实现教师角色和行为的转变,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教学情境,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习过程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和学习需求,切实提高探究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促进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共同发展。依据教学内容,备课时,教师应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积极思考学生可能提出的观点和方法,从研究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组织学生自主地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诱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耐心帮助和辅导,采取各种方法不断鼓励学生,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实现自我发展的提高。二、教学中要从根本上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关注学生自己的观念及具体经验在对产生新的科学概念和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