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爱国主义优秀影片观影征文我的名字叫中国---观《鲁迅一生》有感“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他曾从医,他也学文;他居鲁镇,他也住北京;他写散文小说他也写诗集;他走过的春夏秋冬各不相同,他熟悉的文人墨客也各有别。但他一辈子也不曾忘记有个名字叫“中国”。他就是鲁迅。在经历了幼年丧父的痛楚后,我分明看到了他的无奈。于是我们听到了他心底的呐喊---学医,目的只为强健中华子民的体格。飘洋过海,他投到藤野先生门下学习解剖学。他对挽着发髻的满清留学生充满鄙夷,他在电影事件中感慨万千。“没有国,何以有家”让他开始了从“治人之体”到“治人之思”的惊人转变。那时的中国还在沉睡中,因为那是黑夜,别人都在沉沉地睡着,唯有他醒着。他意识到唯有文字才能挽救民族的危亡,于是,他以笔为刀枪,以文为匕首,开始了“长征”。尽管高贵的灵魂会被世俗的尘雾所缠绕,无法自由翱翔;尽管虔诚的信念暂时找不到寄放的净土;尽管白色的恐怖威逼利诱......他的斗争却一刻也不曾停止。怀着炽热的爱国心,他坚信汹涌的激流挡不住他顶风前行的孤舟,他坚信厚重的夜幕挡不住直射心灵的阳光,他坚信突来的风暴挡不住他前行的脚步。他在革命中,他在长征中。他的刀枪打倒了无数罪恶的灵魂他的匕首刺破了无尽的黑暗和虚无。于是,我们看到了微茫的光亮,我们看到了揉着惺忪睡眼的中国人,我们看到了东方雄狮正养精蓄锐,等待着咆哮的那一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正是他生命的真实写照。在《野草》中,在《呐喊》中,在《彷徨》中,在《朝花夕拾》中,变的是时代,变的是内容,那些悠然于其间而永不改变的是爱国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