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习总结经过近一学期的国际贸易课的学习,同时在老师平时的悉心教导下,我对国际贸易这门学问有了崭新的认知与了解,并对这门学科产生了更加深刻的感想。国际贸易是指国际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它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世界经济贸易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进步和世界生产力的提高,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经济生活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日益增长。就导论而言,我学习了以下概念:1.贸易差额,是指一国(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当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相等时,称为“贸易平衡”;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时,出现贸易盈余,称“贸易顺差”或“出超”;当进口总值大于出口总值时,出现贸易赤字,称“贸易逆差”或“入超”。贸易差额表明一国对外贸易收支状况,是影响一国国际收支差额的重要因素之一。2.对外贸易额,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出口贸易额和进口贸易额之和。3.国际贸易额,指世界各国出口贸易额的总和。4.贸易量,是按一定时期不变价格计算的,剔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国际贸易值。反映贸易实际规模的发展变化。5.贸易条件,是一国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是衡量一国获取贸易利益空间大小的重要指标,反映一国贸易获利程度的高低,也反映一国出口竞争力的优劣。一般计算方法:出口商品价格指数/进口商品价格指数×100。总的来说,大于100,说明该国贸易条件改善,进口能力提高;小于100,说明该国贸易条件恶化,进口能力削弱。贸易的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6.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第1页共7页与整个实际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7.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系数),是一国对外贸易额同其gnp或gdp的比率,它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或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受多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禀赋、对外经济政策、国内市场容量等)的影响。对外贸易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按交易内容和标的物形态可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含技术贸易);按商品流向可分为出口、进口、复出口、复进口、过境贸易;按交易参与国(地区)可分为直接、间接和转口贸易;按贸易方式可分为包销、代理、寄售、招标、拍卖、商品交易所交易、加工贸易、对等贸易、租赁贸易。在第一二两章中,重点学习了以下理论:1.绝对利益理论,它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o斯密提出的,是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模型。其基本思想是每一个国家都应该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去交换本国必需的但自己生产又处于绝对不利地位的产品,从而使本国的土地、劳动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财富。绝对利益理论具有开创意义:第一次从生产领域阐述了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各国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进行国际贸易,各国都能从中获利。但也有其局限性,只能解释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国家之间的贸易。2.比较优势理论,它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集大成者大卫o李嘉图提出的,同样采用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模型。该理论认为在国际分工中,如果两国生产力不等,甲国生产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的劳动生产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国仍存在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一个国家应该集中生产和出口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它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一个国家生产某单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个国家,则该国在该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其原理(用机会成本理论解释比较优势原理)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两国、两种产品的经济中,如果一国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而另一国在另一第2页共7页种产品的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那么两国应各自专门生产自己机会成本较低的产品。这种生产上的重组会扩大整个世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