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白银市平川区第四中学陈正虎一、课题简介课题来源:课题经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被列为甘肃省教育科学专项课题,并纳入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2012年规划课题,课题编号为【2012】GSG060.研究周期:2012年3月—2014年3月该课题于2012年3月申报,经省、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专家评审后,于2012年5月审核通过立项并顺利开题,现历时2年。在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和市、区教研管理部门指导下,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研究目标,依据课题实施方案,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实践研究,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研究任务。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二、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需要教师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便成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现在,开展这种模式研究的学校及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网上搜索,其数量很多。这些研究以认知规律、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以实现教学方式的改变为突破口,以实现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目的,结合本校实际和对新课程的理解,制定课堂教学流程,形成各自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有些地方也创造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奇迹。这些模式,它们有共性,也有各自的个性,共性大于个性。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既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时还能有效地沟通教学理论与实践领域相互衔接,有助于丰富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使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与课堂教学的评价相统一。最为重要的是教学模式研究的开展将带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有效校本教研,反思日常教学,避免教学的随意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这几年,白银市平川区的教育通过学习河南西峡“三疑三探”模式和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等模式,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升。为进一步总结、完善、提升近年来的课改经验,平川区教育局提出在全区开展“情景探疑教学和自创教学模式”的研究,目前也有了一定的效果。尽管如此,在我们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如教师集体备课开展不力,未能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开展高效备课;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有限;单一的讲授法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有限;教师普遍关注自己如何教,对学生如何学关注得比较少;教师备课和课堂提问的重点对象是成绩好的同学,针对潜能生的教学设计不足等等。在此背景下,我校中学数学组提出了“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理论及实践研究”,积极响应全区开展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力争最大限度提高学校的数学教学水平。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高、效果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高效课堂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并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