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工作总结一、高度重视、加大投入,为建设国家级生态乡镇提供有力保障。1、成立领导组织,建立城管中队,制定工作方案。为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镇政府成立了以镇长任组长、主管镇长为副组长,镇直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村村主任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了《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明确项目重点,合理安排工作进度,全面完成各项建设指标,同时,成立了全县第一支乡镇级城管综合执法队伍,以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实施。2、加大资金投入,保证经费支出。镇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政府申请立项、部门帮扶、财政预算投入等多种渠道,足额筹措生态创建资金,几年来,已累计投入资金6亿元,为生态乡镇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3、建立责任机制。镇政府制定了详细的生态创建工作机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加强督导,定期听取和研究创建生态宜居城镇工作,在全镇上下形成了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有力地推进了创建工作的开展。二、高起点定位,规划先行,进一步明确国家级生态乡镇发展基本框架。1、高起点定位。结合实际,经人代会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确定了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清洁工业新基地、沟通承德与内蒙的商贸物流关节点、县域第一次中心、全国重点小城镇、国家级生态镇”的发展定位。2、高标准规划。投入30余万元聘请专业机构修编了城镇总体规划,规划建设控制区10平方公里,打造教学、医疗、居住、行政、商贸、工业、农业产业七个功能区,明确防排水、路网等重要基础设施节点。3、谋划项目储备。围绕总体规划,镇政府精心谋划了2个分别投资6亿元的30兆瓦设施农业光伏发电项目,投资3亿元的森源功能饮料和食用菌胶囊项目,投资1000万元的街区改造提升项目,投资3亿元的引哈入瀑和北水源地保护项目,投资第1页共5页1500万元的市场提升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三、高水平建设,突出重点,重点实施六大工程力促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再上新台阶。1、实施污染源治理工程。一是加大新污染源控制力度。认真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格环境准入,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坚决否定。几年来,落户镇所有的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把关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为100%。二是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以宣传、教育为主,整治、打击为手段,配合县环保部门集中整治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和隐患、集中整治重点环境违法问题,集中整治建设项目环境违法问题,消除环境隐患,取缔了区域内污染严重生产企业,实施异址搬迁,取缔村庄内养鸡场2处,貉子养殖场1处。三是深入开展锅炉专项治理。镇针对原有的14台采暖锅炉进行治理改造,对新上锅炉严格把关,落实新建项目“三同时”制度,着力降低城镇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增加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天数,改善大气质量。四是抓好农村污染源综合整治。通过引导农民科学施用农药、化肥,防治土壤污染;推广沼气、有机肥生产,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使污染治理和产业发展有机的结合。五是抓秸秆综合利用。坚持以疏为主、疏堵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同防火工作相结合,依法严查野外燃烧秸秆现象;另一方面采用加工生产生物质煤、青贮饲料和发展食用菌产业等措施对秸秆综合利用。2、清洁能源推广工程。大力支持农村沼气池建设,鼓励发展使用清洁能源,全镇居民共建沼气池的有996户。广泛推广使用太阳能路灯,全镇目前安装太阳能路灯480盏。建设投产奥科瑞丰新能源生产厂1个,将全镇废弃秸秆、菌棒、粪便、杂草制成新型燃料进行科学利用。3、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全镇硬化村村通道路85公里,新修乡级公路32公里,安装自来水饮水工程880户,低压整改线路46公里,使全镇水、电、路三项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4、城镇绿化美化工程。一是绿化工程:大力实施荒山荒滩第2页共5页造林工程,村庄绿化工程,经果林基地建设工程,栽植各种树木500万株、风景树3000株,经果林2000亩,森林覆盖率达67%。二是净化工程:完善城镇环境卫生管理。抓好“门前三包”责任机制的落实,制定了《卫生管理制度》以及《环境卫生责任制度》;成立了镇区卫生保洁队,建立了“收集、清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