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的快乐与游戏乔艳飞体育本身就是一种高级游戏,玩这种游戏的人应该是很快乐的。而许多学生并不十分喜欢上体育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在教师的教学中过分强调外在形式的整齐划一,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片面地追求所谓的心里曲线而进行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技能的主体功能,使学生练而无趣;其次是为了考核、考察的达标要求,拼命地把体育课上成基本身体素质课,使学生练而无味;最后是教师的“内功”差,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内容长期不变,顽固僵化,不能顺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去教学,使学生练而无劲。如此教学,导致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使体育课质量每况愈下,停滞不前,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体质水平下降,这就是为什么在上体育课时,学生心理或生理上感到“累”、“负担重”,丧失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呢?使之上体育课感到快乐呢?快乐式教学模式就是要从传统的讲授式、单向传授式转变到启发和讨论式的教学模式上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间互动、互助、互学的过程,其特点为:1、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建立融洽的情感氛围。融洽的师生情感,首先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决不能言辞过激,讽刺挖苦,师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在情感上给学生快乐,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已经不叫我方老师了,都亲切的喊我方方。还能不时的听到一年级的小朋友叫起了方爸爸,这使我这个初为人父的人感觉到无比的自豪。更让我感觉孩子们跟我走进了。2,利用风趣精彩的语言,巧妙地导入新课。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也是变“厌学”为“乐学”的关键。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主要环节。我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及体育教材的特点,采取课前语言引趣,挖掘教材非智力因素,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力求做到“趣味化”。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依赖和信任情感,我利用他们的“童心”、“童趣”“童语”“童行”去对学生导教导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从而能主动、积极地进行锻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心理上进行运动的“减负”。例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在初学集合排队时会互相拥挤,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甚至因为着急而乱说乱叫,针对这一现象,我把学生四路纵队分别编成“小鸭子队”、“小黄狗队”“小白兔队”、“小花猫队”,并给每位同学都变成号,这样一来,儿童从心理上乐意接受,再集合的时候,老师就说:“看哪一队的小动物能最先找到自己的家?”加上老师的表情,语言提示,可使儿童进入角色,逐渐养成良好的组织纪律性。3,选择适合个性差异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跨度较大,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教学业务,扩大知识面,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个性化“需求”中探索、发展。低年级教学可采用童话形式,把儿童非常熟识和喜爱的小猫、小兔、小狗、猴子、小鸡、小密蜂等编成故事内容,进行教学。例如,用“老猫”教“小猫”学本领为主线,用投掷羽毛球、鸡毛毽、纸飞机等代替掷沙包、垒球,这些内容不仅学生练习兴趣高,也完成了教学任务。记得一(3)班有个景隆同学跟其他同学个性差异非常大,什么事都要和同学们争,好胜心特别强又爱面子,要是批评了他不但不起效果反而更糟。针对他的特殊情况我决定多以鼓励和引导的方式来让他起好带头作用。如: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老猫教小猫本领的故事,讲完故事后老师从同学们中间挑出一个本领最高的一个同学来当老猫教小猫学本领,这时候同学们都踊跃举手来争当老猫,这是我将会把机会首先给景隆同学他也会表现的非常出色来肯定自己,等他已经使完本事后老师将告诉小猫。我们的老猫太棒了教的那么好老师也要向他学习,但是他现在累了我们欢迎他回家来休息好吗?掌声响起了。4、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新奇的刺激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创造性地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富于变化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