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互助的社会,这就需要我们以及下一代应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通过交往,人们能够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而幼儿阶段的教育比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更重要、更根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品德,增强社会性,从而使幼儿更好的适应社会,有较强的交往能力。因此,我们应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然而,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不合群、自私等表现。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分析认为,4岁后的幼儿已具有相当的智力和体力,语言变得清晰,动作更加灵敏,独立性增强,对与同伴交往开始产生强烈的兴趣。这一时期是儿童学习交往技能的关键时期,成人应因势利导,让幼儿互相交往,在交往中丰富他们的社会经验,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幼儿同伴交往具有特殊的教育价值,因为儿童之间经验与能力相似,兴趣与情感相通,彼此完全处于平等、独立的地位。在交往中,他们不断进行思想的沟通和行动的协调,既互相吸引与模仿,又彼此竞争和对抗,从而掌握与同伴交往的能力。这是成人与幼儿的交往关系所无法取代的。不仅如此,同伴交往还有利于改善幼儿社会经验的质量,并使幼儿的知觉、思维、情感与行为都得到更新。许多著名心理学家都认为:两岁左右的幼儿都是自我中心主义者,然而,在经常面对其他儿童的不同愿望、需要、观点与行动的经历中,他们学会逐步克服自我中心,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转化角度去思考问题,使其社会性能力得以逐步发展。由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一、正视幼儿与同伴之间交往存在的问题1、每一位幼儿都有与同伴交往的需要,但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却缺少这样的机会和条件,多数家长是把孩子关在家里,让孩子在独自的小天地中玩,在电视机前与动画片过日子。有时,家长带孩子出门与同龄孩子玩时,孩子之间发生了交往中的问题,家长在处理的态度上最主要存在心理障碍。如怕孩子吃亏,即使是人多的场合,都会以保护为主,阻碍孩子的各种能力发展,导致孩子胆小、怯懦、不主动等。2、同伴间交往时出现了攻击行为,同伴之间为了一个玩具、一张纸,都会发生冲突,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根本不知道可以与同伴去协商解决,更不会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感受;不知道乱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等等造成一系列的问题,引发攻击行为。这些现象说明幼儿之间缺乏相互交往的技能,缺乏交往的动机,再加上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在一起玩耍,因此产生矛盾的机会就更多了。二、幼儿园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幼儿园里孩子有许多同伴一起游戏、玩耍,能真正体验到交往、合作的乐趣,容易懂得只有平等、友好的与他人相处,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友爱、帮助的道理作为老师应该鼓励和帮助幼儿之间进行积极的交往,尽快使孩子由“自我”转向“社会”。1、观察了解幼儿我们在日常活动中常留心观察,发现哪些幼儿在交往中是积极的、有影响的哪些幼儿是孤立的、不合群的,或是富有攻击性的。譬如,我们常在游戏中发现,张涵铭、骆秋虎会和别的幼儿发生一些冲突、争吵,导致别的幼儿不喜欢与他交往。每到此时,他总是会来报告,希望我们能给予解决和帮助,让其他小朋友能客观地去容纳和接受他,和他一起玩。开始我们考虑到他的心理需要,尽可能给予满足,等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对他也做一些工作,让他认识到不是每次都要依靠老师,要让大家真正接受你,自己必须用正确的方法与大家交往。另外在游戏活动中我们也发现,部分被忽视的幼儿,如这学期新来的杨曦、谢维小朋友对陌生环境的人往往会产生恐惧、不安、焦虑的心理,表现为孤僻、胆小、不和群,他们常常是独立游戏,一个人搭积木,一个人看图书,户外活动时也是一个人玩,他们也不主动和其他幼儿玩,特别是杨曦小朋友,开学的第一个月,每天缠着妈妈哭,不肯进教室,这时侯,我就会走过去,对他说:“我和你一起玩好吗?”有时还拉着几个幼儿和他一起玩,一起游戏,在游戏中逐步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