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历史学科命题趋势及复习建议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孙梅近年历史学科命题趋势1、与教材的知识联系紧密,紧扣教材,回归教材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基本上是以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作为命题切入点的,命题结果让考生感觉历史高考脱离课本,远离课堂;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发生了明显的转折性的变化,初步的感觉是,由“脱离课本”走向“回归课本”。2、考查社会热点,关注民生与社会和谐2013年高考一改往年周年纪念等显性热点,而更多关注社会发展的长效热点。例如:如全国Ⅰ卷第40题,基于中国南海问题和钓鱼岛问题所产生的纠纷,中国强化海洋权益,而选出的中国古代历史关于海洋利用及近代中国海洋利用的试题。以往的备考经验是过热的特别是涉及国际争端的问题不考的可能性更大,以避免备考中押题,但是2013年第40题表现出关注时政热点,而且考查的结果显示备考中可以做到押到主题及相关的知识点,增强了备考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全国Ⅱ卷41题建筑与政治的关系,联接房产热;选修45题改革考查赋税改革的相对公平。如全国Ⅰ卷29题:考查中国近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在中国现代化中的典型作用。第25题考查了古代儒学发展的各阶段特征。如选修题第45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是在近代化向西方学习的进程中对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认识。所以,选修题目的答题也必须是在总体通史和文明史观的掌握基础上才能给出满意的答案。全国Ⅱ卷29、33、34考查近代化史观,35、40、41涉及全球化史观,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和培养的同时注意学生思想教育渗透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3、注重史观的考查,在历史的发展脉络中理解历史的变化,强调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掌握。如2013年全国Ⅰ卷第34题欧洲局部图,第41题汉唐行政区划图,需要对历史地图观察,比较,分析,说明。2013年全国Ⅱ卷41题,中英政治制度的比较。4、加强对历史识图能力的考查2013年的历史高考试题还出现了一种新题型,第41题是今年历史考题的又一新变化(2013年全国Ⅰ卷汉、唐行政区划的演变示意图,2013年全国Ⅱ卷太和殿和白金汉宫及唐宁街10号的比较图,改变往年给出材料概括观点进行评述或评析的题型,而是以图片材料对比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概括信息,用史实加以说明,属于首次出现的新题型。这种题目对考生的识图能力,以及历史知识的储备有很强的要求。从解答方式上要求学生史论结合,典型特点是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信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表个人见解,提倡自主思考,能够很好地体现出考生的历史综合素养。宏观来看近三年的考题,41题的变化性最大,考查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比较明显。5、新题型的出现2014届高考备考复习建议1、夯实教材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并对主要知识点做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还要拓展学生的认知深度。这项工作可以分配到复习的各个阶段:如第一阶段复习按照现行教材专题式体例,通过学生自主复习、教师考点串讲和练习讲评、阶段测试,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初步做到基础知识的细化和深化,第二阶段进行通史意识下知识体系的建构与拓展,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通过讲练结合,强化学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2、加强用联系、比较的方法认识历史对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只要有可比点或者相似点,尽可能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联系,形成联系的习惯,强化对知识点产生联系的敏感性。(2013年全国Ⅰ卷(41题)汉、唐行政区划的演变及经济重心的南移。2013年全国Ⅱ卷41题建筑与政治的关系(中国君主专制与英国代议制的比较。3、强化和规范训练,提升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近几年的高考命题越来越明显呈现能力立意的特点,今年虽然新材料、新情境比较贴近教材,但是考生得分却不易,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试题对学生历史综合能力考查比较明显,高考对学生文科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强化和规范训练是提升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只是训练中要注意训练量的控制、限时性、针对性、强调规范性。训练的基本要求:选题“精”讲解“透”训练“实”试题可以从现成的资料上去选取,但有必要进行二次加工,使试题渗透着教师自身对教学的思考。在讲评试题时,不仅要讲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