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钠的基本物理性质,认识常见金属非金属的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作出简单的判断。2、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3、情感目标:①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③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教学重点钠与氧气、铝箔与氧气的反应实验现象观察教学难点钠与氧气的反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仪器、药品镁条、铝片、铝粉、铁粉、铜丝、钠、镊子、酒精灯、坩埚钳、滤纸、石棉网、砂纸教学过程:引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焰火:历史的足迹设问:烟花里面到底有些什么?教师:网上搜索有关烟花的相关资料,提出烟花与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有关。我们这节课就以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为主来探讨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板书: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学生活动:谈谈你身边的金属制品,它们分别是利用金属的哪些物理?归纳金属的物理性质。展示图片:从古到今的一些金属制品提问:为什么人类发现金属是这样一种顺序?学生回答:金属活动顺序表教师引导: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活动性强一些,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而排在后面的金属活动性弱一些,以游离态存在,这就是为什么青铜器在5000多年前就开始使用而铝合金却在20世纪才开始发现并使用。展示图片: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图。提问:通过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教师:从上图可以看到,地壳中的金属铝的含量最多,但铝的含量在地壳中只占不到8%,用一点就少一点,所以我们要有资源保护意识,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能回收的就回收。过渡:初中对于金属镁的燃烧已经非常熟悉。回忆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学生回答:(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MgO。)学生实验:镁在空气中的燃烧。(教师从旁指导。)提醒实验注意事项:1、镁条要先进行打磨。2、用坩埚钳夹住镁条一端,另一端点燃,注意实验安全。3、镁条点燃后置于石棉网上方进行观察。1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并板书Mg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教师:位于镁后面的铜如果在空气中加热又会怎么样呢?分组实验:用酒精灯加热铜丝。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1、铜丝是否像镁条一样燃烧。2、火焰的颜色。3、铜丝表面颜色的变化。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并写出铜在空气中加热的方程式。过渡:我们再从金属活动顺序表镁和铜的中间找一种铁来试试。回忆初中所学过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展示图片: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教师:我们不用铁丝,用铁粉就能实现在空气中燃烧演示:铁粉在空气中的燃烧。教师:请一位学生来描述一下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教师:这些都是我们以前所学过的有关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我们以这三种为中心,再来探讨一下位于镁前后的也就是钠和铝与氧气的反应。学生演示:实验3-1,取出一块钠,用刀切开,感受硬度与光泽。并展示给其他的同学看。提问:根据你看到的说一说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密度大于煤油),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里?学生描述:最后同学所看到的钠的断面现象。追问:为什么后来的同学看到钠的表面变暗了?钠发生发什么变化?(教师指导化合价)学生板书:钠置于空气中变暗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教师:现在大家就知道为什么钠要保存在煤油里了,钠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如果把钠也在空气中加热,会是怎么呢?钠会不会燃烧呢?生成的是不是还是氧化钠呢?演示:钠在空气中加热。提问:实验现象(钠加热一会儿就熔化了,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的固体。)教师:钠加热一会儿就熔化了说明钠的熔点很低。产物呈现淡黄色,说明钠燃烧后并不生成氧化钠,这种物质是过氧化钠。初中已经学过一种过氧化物:H2O2,大家根据试着写出钠在空气中加热后的产物的化学式。板书:2Na+O2=Na2O2教师:从上述的实验可以知道,钠与氧气的反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也不同,以后在书写相应方程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反应条件。提问:位于镁之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