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课件-(4)VIP免费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课件-(4)_第1页
1/18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课件-(4)_第2页
2/18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课件-(4)_第3页
3/18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陈子昂简介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写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遗万人作前驱以击适,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前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译文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答:答:时间角度。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在礼贤下士的明君。1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景而涕下?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能不“怆然涕下”。空间的角度。•1.“怆然而涕下”写出了什么?•答:(神态描写)形象逼真的描写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2.“独”有什么作用?答: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和悲愤。3.诗人的形象是什么?•答: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的形象。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飞来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飞来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公元公元1050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县鄞县((现在的浙江宁波现在的浙江宁波))做县,做县,任满以后回江西临川故乡,路过任满以后回江西临川故乡,路过杭州的时候,写了这首诗。这一杭州的时候,写了这首诗。这一年王安石三十岁。年王安石三十岁。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2)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译文:飞来峰顶灵隐寺前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1、《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①②描写景物——充满生机③④抒发情怀——踌躇满志名句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只名句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缘身在最高层。释义:不怕被漂浮的云彩遮挡住双眼,释义:不怕被漂浮的云彩遮挡住双眼,只是因为自己处在(山)的最高处。只是因为自己处在(山)的最高处。哲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有站的高才能望得远。王安石的一生都致力于变法革新,他满怀着要求改变现实的雄心壮志,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课件-(4)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