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考点解读—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识记)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普遍推广,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二、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理解)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一家一户)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3、自给自足4、精耕细作5、十分脆弱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商周冶铸业、唐宋制瓷业、汉唐丝织业发展的主要成就(识记)1、商周冶铸业:青铜制造进入繁荣时期,代表:商朝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2、唐宋制瓷业:唐: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制瓷技术大放光彩,出现五大名窑。3、汉唐丝织业: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唐朝:丝织技术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二、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理解)1、地位变化:在纺织、制瓷、矿冶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占据主导地位。2、生产力发展:明朝纺织业中使用花耧机。明后期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3、生产关系变化: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缓慢发展。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一、商人的来历(识记):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二、交子、商帮(理解)1、交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即“交子”;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2、商帮:明清时期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三、两宋城市发展的表现(理解)1、空间:城市中的市坊界限打破;城郊的草市更加普遍;全国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市镇。2、时间: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打破,早市夜市相连。3、管理:商业活动逐渐脱离了官府的直接监督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理解)1、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即铁器和牛耕的推广。)2、过程:(1)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2)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3、影响:封建土地私有制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既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又导致土地兼并严重。二、重农抑商(运用)——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1、沿革: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首倡(为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后世沿用。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3、表现:思想:农本商末的思想;政治:限制商人经济:关卡重税;盐、茶等重要商品的专卖制度;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社会:歧视商人14、影响:(1)保护了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巩固了封建制度。(2)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三、“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理解)1、含义:明清统治者实行的严格限制中国人出海经商和外国商人同中国贸易的政策措施。2、目的:明朝:抗击东南沿海的倭寇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清朝: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3、影响:(1)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2)使中国与世隔绝,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5课新航路开辟一、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识记)时间航海家支持王室开辟的航路意义1487迪亚士葡萄牙欧洲好望角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开辟了沿非洲海岸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航路1492哥伦布西班牙欧洲美洲发现美洲新大陆1497达·伽马葡萄牙欧洲印度开通了欧洲到印度的航线1519—1522麦哲伦西班牙全球航行(西班牙往西走)实现环球航行;证实地圆学说二、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运用)1、对世界:(1)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发开始了汇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一片整体。(2)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贸易范围空前扩大,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2、对欧洲: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1)引起“商业革命”:贸易规模扩大、商品数量增多、经营方式变化、商业地位提高、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2)引起“价格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