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教学课件VIP免费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教学课件_第1页
1/10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教学课件_第2页
2/10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教学课件_第3页
3/10
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挖掘文章蕴涵的深刻道理。二、自学指导(一)——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2.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交流点拨】讲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3.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请概括各层大意。【交流点拨】可分三层。第一层(1段):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寻找未果。第二层(2段):讲学家认为石头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第三层(3段):老河兵讲解应当去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二)深层探究1.故事中几位人物各自提出的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什么?为什么只有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地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交流点拨】(1)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去了,划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着。他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2)讲学家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石头埋没在沙里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越来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他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却忽略了流水。(3)老河兵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冲走石头,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沙成为洞穴,渐渐地越冲越深,深到石头一定时候,石头就会倒在这个洞穴中。像这样再冲,石头再转,一直转不停止,石头就反而逆流而上。所以应该到上游去找。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所以他的方法是对的。2.通过寻石兽的故事,比较三类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交流点拨】寺僧:毅力坚定而经验不足。讲学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骄傲自满,轻视他人。老河兵:有实际经验,能够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对事物作出准确判断。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交流点拨】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三、板书设计寺僧——求之下流——无迹河中石兽讲学家——求之地中——失败老河工——求之上游——成功四、拓展延伸搜集有关勇于实践的名人名言。【交流】1.百闻不如一见。——班固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3.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毛泽东4.力行而后知之真。——王夫之5.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萨迪6.经验是永久的老师。——歌德7.实践是思想的真理。——车尔尼雪夫斯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教学课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