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效课堂的粗浅看法实验中学张洁作为教师我们的耕耘在课堂,每天辛勤备课、辛苦上课,课堂40分是我们坚守的阵地。可是我们如何才能让付出与收获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今日学校引导学生也做了课堂方面的调查,郭校长也精心给我们推荐了学习文章。这一切都在促使我们每一个人进行自己的课堂革命。学科不同课堂模式不同,但是我觉得应该有一种相同的理念,那就是课堂谁是主导,我觉得这个问题我们每个人都会回答,并且绝不答错,可课堂中谁在践行,恐怕无几。比如语文课,其实现在教材中的课文已经很难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与学习的兴趣,而这时老师还在滔滔不绝的讲着自己在准备了几节课的教参中复制来的内容,试问:如果你是学生,你喜欢吗?学生已经对此索然无味,你的课堂还能叫高效吗?如果单以这节课进行了多少内容,学生学会了多少中分析方法来论,我觉得那简直是对高效的亵渎。真正的高效是学生在这节课中有多少次思维的颤动,多少次情感的激发,多少次情不自禁的讨论。那才是学习的真谛。所以这对我们老师而言是非常大的工程。所以我自己浅薄的认识是,课堂问题的设计与形式是高效的前提。比如在对学生调查时,由学生认为老师的问题不要过于直接那样会让他们不会思考,还有学生认为,为什么不能让学生自己先提出问题,为什么都是老师先问学生,老师的问题不是我们最迫切想知道的。当我看到学生的话语时真的有些脸红,确实我们有许多预设的问题,我们也备课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可问题是我们参考的学生水平和学生思维是什么时候的,我们没有对学生进行过思维的关注与测量,所以可能一些问题没有形成梯度。比如我们要讲鲁迅的文章,学生对于文章背景知道多少,初读文章学生会有多少疑问,如果这些问题无法解决,在多的问题与欣赏都无法让他们共鸣,所以课堂前十几分钟学生的充分热身是很重要的,类似于理科学习的先学,不过学的内容不同而已,然后可以有学生的质疑环节,然后老师再去拔高梳理。这样的课堂对教师的备课要求会更高,因为问题来自学生,你可能预想到,也可能预想不到。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也是课堂高效的关键,为什么我们不辞辛劳的讲,是因为对学生太不放心,为什么讲了之后学生不想让听,是因为我们的内容太陈旧。我们都在不停努力,教无定法,教必有法,在思考中必然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