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我是什么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冰、冷、江、坏、极、常、冬”7个生字和1个新偏旁。2.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4.激发学生观察和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教学重点:能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化成各种不同形态。教学准备:课件、词语卡片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为什么?师:对,它会变,我也会变,你想知道我是什么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14课(师指课题)。(生齐读)我是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究竟“我”是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师:“我”是什么?有谁知道?师:你真会读书,我们就应该这样读书。下面我们再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词划出来,多读几遍。(利用个别读、齐读、开火车读、拍手读等形式让学生认读生字)这些生字宝宝躲进课文里,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三、读文识字1.先小声地读课文,认生字。可以看拼音,多读几遍,记住字音。2.检查生字词。(课件:词语)漂浮雹子暴躁灌溉机器淹没庄稼冲毁灾害指名读、集体读3.检查会认字和会写字。(出示字卡)四、再读课文1.学生自渎,要求不但要读正确,还要读流利。读后,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指名5人读,其他同学想:我们的这位朋友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水?)五、自主探究小组交流1、再读1-4自然段,边读边想: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是水的?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课件:要求)交流要求:1、你是从第几自然段看出来的?先读一读这个自然段。2、在这个自然段中,结合词语说说你的理解。六、指导书写1.指导写“常”字。(课件:常)“常”字上面是一个新偏旁“小字头”。(“小字头”变红)学生说怎么记这个字。(课件:出现田字格)提示在书写时注意点。学生描一个,写两个。评议。2.指导“冰、冷”。(课件:冰冷)学生观察后说出自己的发现。(两个字都是两点水,与寒冷有关,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左短右长。)提示在书写时注意点。(课件:出现两个田字格)学生写在书中的田字格里,描一个,写两个。评议。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检查上节课生字词学习情况。二、深入学习,全班交流出示上节课的要求,指名回答问题。(下面按教材顺序备课,实际教学时,按学生回答的顺序学习)(一)第一自然段1.指名学生汇报。2.(课件:“水变成汽又变成云的过程”的动画)边演示边讲解、板书:太阳照在水上,水就变成了汽慢慢上升,升到了天空,又变成了许许多多极小极小的点儿,(就是特别特别小的水点儿,或者是极小极小的小冰晶)它们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这就是什么呢?(板书:云)自己读1—3句,读出语气。指名读。3.边演示边提问:(课件:三种颜色的云)这是白云,课文里是怎么说的?这是乌云,课文里是怎么说的?这是红云,也就是课文里说的?4.(课件:第四句话)你们看,课文用了有时候……有时候……这样的句式,把云的三种颜色写出来了,让我们感到非常神奇。你们愿意读吗?自己读一读。师生配合读。(二)第二自然段1.指名学生汇报。2.你们看见过冰雹吗?说说什么样?3.你们都看见过雪花,雪花什么样?4.你们看,雨、冰雹、雪(贴带图词卡:雨、冰雹、雪)它们要从空中到地面上完成一次旅行,它们是怎样下来的呢?下面我们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出示3个动词卡:落打飘)请一名学生分别贴在带图词卡下面,并说说为什么这么贴。雨、冰雹、雪它们都是水变成的,又从空中回到地面上。画“↓”。同桌互读,可以加上手势。指名2组读,全班评价。(三)第三自然段1.指名学生汇报。2.我们的这位朋友真是无处不在,五湖四海都留有他的足迹。学到这段,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在池子里说是睡觉?在小溪里说是散步?在江河里说是奔跑,在大海里说是跳舞、唱歌呢?)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池子里的水不流动,小溪里的水流得慢,江河里的水流得快,海洋里浪很多,冲击岩石时,声音特大。)3.我们来亲眼看看海洋里的水是怎样跳舞、唱歌的?(课件:海洋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