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中学2013~2014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高一地理(文科)试题2014年4月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I: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下图为某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A.20世纪初期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末期D.20世纪60年代2.该国最有可能是下列的()A.美国B.英国C.肯尼亚D.中国3.与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相适应的人口增长模式是()A.“高―高―极低”模式B.“高-高-较低”模式C.“高―低-高”模式D.“低-低-低”模式读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完成4~5题。4.下列关于两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20世纪中期以来,甲国人口增长快于乙国B.近些年来,乙国老年人口比重大于甲国C.20世纪末,甲国人口增长模式已为“现代型”D.乙国代表了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的增长情况5.甲、乙两国人口的变化可能产生的主要问题有()A.甲国的社会负担加重B.乙国的城市化进程减慢C.甲国的劳动力丰富D.乙国的城市大多出现再城市化现象2014年3月27日上午,广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将原有的“双独二孩”条款修改为“单独二孩”,即日起实施。回答6~7题。6.“单独二孩”政策,是人口资源的一个过渡政策,其主要目的是()A.解决城市人口规模萎缩B.延缓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速度C.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D.解决社会养老资金不足问题高一地理(文科)试卷第1页共8页7.我国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人口负增长B.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失调C.老龄人口增长快,社会福利压力大D.社会经济发达,劳动力相对不足8.农民工是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体之一。和澳大利亚相比,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我国部分居民迁移到澳大利亚。读下左图,我国的农民工和迁移到澳大利亚的中国居民在图中分别为()A.①④B.①②C.②③D.①③右上图是某国人口年龄结构图,读图回答9~10题。9.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A.男女性别比例失衡B.外来移民人口数量超过本国人口数量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趋势10.该国可能是()A.中国B.巴西C.德国D.泰国下图表示2000~2005年间我国各省(市、区)省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读图回答11~12题。11.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是当地()A.收入水平高B.远离东部C.人口数量少D.经济落后12.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C.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13.不属于人口容量特点的是()高一地理(文科)试卷第2页共8页单位(%)资源环境污染人口A.临界性B.警戒线C.季节性D.相对性14.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①三峡库区移民迁往东部沿海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15.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A.人口密度B.人口容量C.人口构成D.人口素质下表是“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回答16~1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