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下期美术学科学生学业水平测查分析报告第一部分引言在区教委下发的学生学业评价方案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美术学科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方案,并在本学期17——18周对全校学生开展了本学科的学生学业水平检测。现将情况汇报如下:第二部分基本概述本次检测学生的最终成绩分为优、良、合格、待合格四个等级。学生最终学业成绩主要由“过程性监控与评价”(占50%)、“终结性监控与评价”(占50%)、“获奖加分”(累计不限)三部分组成。“过程性监控与评价”包括“平时作业”(占30%)(两次的平时作业成绩)和“课堂表现”(占20%)(小组成员得分)两部分,本学期“终结性监控与评价”依据是期末测查中的“创作实践”得分,“获奖加分”标准是校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加3分、2分、1分,区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加4分、3分、2分,依此类推。本学期加大了“过程性监控与评价”的比例,鉴于“卓越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得开展,课堂表现以小组的分的形式体现。并且,在“终结性监控与评价”部分去掉了“理论笔试”部分,直接以“创作实践”的分值计分。第三部分统计与分析1、5、6年级统计与分析:一、测评情况分析“过程性监控与评价”中的“平时作业”依据两次作业的分。从两次的作业成绩看,基本上能反映出学生的个人平时作业水平,但是有一小部分学生存在作业情况不稳定的现象,导致影响最终的总成绩。“课堂表现”是学期改变比较大的一个部分,由以原来的个人表现为依据转变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表现得分作为本小组每位组员的课堂表现的分。由于以集体表现作为衡量标准,我们在测查中发现,有一些美术成绩较好的学生在本次测查中最后的得分被“小组成员得分”影响了,这个问题我们准备在下学期向学生强调,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加强小组合作意识,避免各扫门前雪的现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就整体而言,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是比较端正,主要扣分原因在于课前准备的不到位,因为遗忘美术工具所致,这个问题不光出现在中、差生身上,一部分优生也出现了扣分情况。当然,经过老师的提醒其中大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正,但仍然有一小部分学生是持续不带工具材料,为教学的开展带来很多不利因素。从各年级纵向比较来看,在工具材料的准备方面,一年级最好,六年级问题最严重,当然,这与其是毕业年级以后一定关系。横向比较,一年级各班比较均衡。五年级三班的情况最好、六年级二班工具材料的准备更到位一些。从课堂举手发言的情况看,高年级要差于低年级,一年级的小同学在美术学习兴趣及热情方面明显超过高年级的同学。在“终结性监控与评价”这一板块,本学期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舍去了“理论笔试”部分,在“创作实践”板块,三个年级都采取了现场命题创作的方式检测。命题范围来自于本册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并且是在设计类和绘画类两个题目中选择自己擅长的。从作品完成的情况来看存在以下问题:部分学生动作比较慢,作品没有最终完成;部分作品所反应出来的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还不够;个别学生的卷面不够整洁;部分学生作品的构图、勾线、上色还显得不够成熟,有待提高;部分学生作品中出现的一些形象还比较“程式化”,说明平时没有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高年段的学生相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不太敢“下笔”,考虑太多,反而显得更拘禁和僵化。从总成绩看,各班优生人数在19——24之间,差距不太大,比较平均。二、改进措施1、加强学生对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巩固。2、加强对学生美术表达能力的训练。3、加强对美术课外知识,特别是和生活相联系的美术课外知识的传授。4、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5、进一步加强对学生造型能力、色彩能力的训练。6、对高年段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方面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克服美术创作中出现的“眼高手低”的这一成长阶段的心理障碍。7、对完成作业比较慢的学生多加以关注,找出他们动作慢的原因,进行帮助。8、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9、强调作品的整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作习惯。1、5、6年级美术学科学生学业成绩统计表等级(人数)班级优良合格待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