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高新第一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授课人补充目标呈现问题引导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激趣。小朋友们,大家去草地上玩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样的?在草地上你玩些什么?2.导入。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板书课题)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课时目标】1.认读2个生字,会写13个字。2.初读课文,理解感悟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指导点拨自我发现二、自读课文1.提出自读要求。请各自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2.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三、识字写字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例如:“而”下加“女”,耍耍耍。“扰”添一撇,拢拢拢。“衣”服长肥,装装装。“取”字会“走”真有“趣”。3.指导写字(1)让学生观察生字的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时间周次___月____日第____周年级三年级学科语文教学内容2、金色的草地课时2课时课型常规参加人三年级语文组主备人崔晓萌授课人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4.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等词。【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教法学法师:朗读教学法。生: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教具、学具、资源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寻找蒲公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2.生字词语卡片。(2)说说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左中右结构。(3)小老师讲经验:各类字该怎么写。(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5)巩固检查。理解深化检测小结四、读书感悟1.第1自然段(1)学生思考: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学生思考讨论后指名朗读相关的课文(第一自然段)。(2)讨论交流。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都可入药教学过程授课人补充目标呈现问题引导第二课时一、复习第1自然段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大意。二、感悟第2、3、4自然段(一)感悟第2自然段:1.复习旧知。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课时目标】1.理解、感悟课文的第2.3.4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3.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指导点拨自我发现二、自读课文1.提出自读要求。请各自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2.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2.读、说、演。“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3.想象、描述。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学生描述。4.感情朗读。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5.齐读第1、2自然段。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第1、2自然段。理解深化检测小结(二)感悟第3自然段1.过渡。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伞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