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画家和牧童》,板书课题2、首先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把上节课学习的词语都掌握了没有,小老师开火车领读词语(这篇课文的词语同学们都掌握的非常好,那我们就带着它们去读课文)3、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学们读的很好声音洪亮整齐。二、学文1、同学们看这篇课文的课题是《画家和牧童》,那么通过刚才读课文谁来说一说课题中的画家指的是?对课文中的画家指的是唐朝画家戴嵩,那么画家是指?2、那么请同学默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戴嵩是一位怎样的画家?(著名)什么是著名?就是非常有名你从哪里知道的?(一······就·····我从“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这句话知道,他的画画得很好,一挂出来就有很多人观赏。能把你的感受读进句子里吗?指名读、齐读课件出示造句3、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那他的画技一定也非常高超,文中有一句描写他是如何作画的句子,请用“——”划出来指名读——齐读课件出示“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谁也能用上“一会儿……一会儿……”来说一句话呢?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戴嵩画画还用到了两种不同的技法,你们发现了吗?师:那什么是浓墨涂抹,什么是轻笔细描呢?这两个词就藏在这两幅画里呢。生:第一幅图是浓墨涂抹,第二幅图是轻笔细描。师:戴嵩用“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的方法来画图,他画画的方法不一样,(用的力不一样)我们读得也要不一样,谁能来读一读?师:把这两个词语放到整段话当中,还能读好吗?“浓墨涂抹、轻笔细描”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意思呀?生:“浓墨涂抹”是很浓的墨水涂上去,“轻笔细描”就是比较轻一点,在上头描。师:好,请坐,这两个词语呀是我国国画中的绘画技巧,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画法。我们来欣赏一幅画,请一位同学上台来指一指哪里是“浓墨涂抹”,哪里是“轻笔细描”呢?师:这里是“浓墨涂抹”,哦,上面的,很好,请回。师:现在你知道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了吗?生:知道。师:有时候啊,借助生动的画面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个词语,把它他们积累下来。“浓墨涂抹”,读。生:“浓墨涂抹”,“轻笔细描”。师:理解了词语,相信读课文的时候呀就有更深的体会了。自己再来读读这个句子,感受戴嵩的画技高超,自己读吧。师:能说说你这次读得感受,你说说他画得怎么样?生1:我觉得他画得很好看。师:画得非常好。他(老师停顿了一下)一会儿浓墨淡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师:通过我的朗读你有感觉到了什么,他画得怎么样?生2:他画得很用心。师:是呀,他画的很用心,很熟练。他画的又快又好,真不愧是一位?生:著名的画家。师:所以课文的第一段才说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来观赏。同学们拿起课文纸,再来读读第一段。唐朝,起。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戴嵩。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4、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快到课文中去找一找,人们都称赞了些什么,自己来读一读。“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师:好,请坐。还有吗?请你来。“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师:好,请坐。谁能看着大屏幕,再来读一读两个句子。请你来吧。“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欣赏这幅绝妙之作呀?生:想。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师:看,画上的牛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相信你看到了这幅画一定有更深的感受,带着你的感受自己再来好好读读这两个句子吧。自己读,读吧。师:同学们想一想,围观的人就只有商人和教书生吗?如果你也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来夸这幅画呢?生:你画得就像真的一样,你的画技真高!……师:老师这里有一些词语想送给大家,(出示课文插图及词语积累:惟妙惟肖、绝妙之作、上乘这作、神来之笔、出神入化、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你能不能用上这其中的词语,再来...